【中医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中医将金、木、水、火、土对应的关系称为五行学说,通过类比的方式构建五脏概念。
中医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中,金对应于肺、大肠,水对应于肾、膀胱,木对应于肝、胆,火对应于心、小肠,土对应于脾、胃。
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因此在五行对应方面具有一致性。
在临床上,五行、五脏可帮助推演疾病,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属木、五色为青、五味为酸,如果出现面色青、喜食酸味时,此时病位可能在肝。
火有温热、光明的特性,心属火、五色为赤、五味为苦,如果出现面色赤、口苦等症状时,病位可能在心。
五脏系统与五行概念相配属,有利于完善中医理论,有利于中医根据相生相克规律进行疾病的转归、判断,进而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如何中医理论】
1、五行中的“木”对应五脏的“肝”:
木多指植物,植物最大的特性就是生长、条达,肝脏主要的特性为条达,疏泄气机,受人情绪的影响,情绪好肝脏舒畅,情绪暴躁肝气郁阻,故肝属木。
2、五行中的“火”对应五脏的“心”:
火最大的特性是温热上升、火苗上长,只要有温热上升特性的都属火,心脏主管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保持人体体温的必要条件,故心属火。
3、五行中的“土”对应五脏的“脾”:
土最大的特性是生化、承载、收纳,土是万物之母。脾胃有消化吸收的作用,脾胃把食物的营养吸收进人体各个器官,二者的特性都是供应营养,故脾属土。
4、五行中的“金”对应五脏的“肺”:
金泛指金属,古代多属兵器,兵器必须保持清洁、锋利,肺为娇脏,不能受到一点影响,故肺属金。
5、五行中的“水”对应五脏的“肾”:
水寒凉,滋润下行,人体的体液都归属肾,体液对人体有滋润的作用,故肾属水。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邻的属性相生,间隔的属性相克,对应五脏之间也是这样的相生和相克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
理论
1、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周身之气都与肺密切相关。即关系着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辅心行血等三方面。
3、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故说“肺为水之上源”。
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5、肺为华盖,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肺为娇脏,是指肺为清虚之脏,轻清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为娇嫩之脏。
6、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7、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8、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9、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10、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11、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12、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13、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14、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15、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16、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7、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18、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
19、脾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
20、五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器官,也称为“形体”。具体联系是: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21、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四白”,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
22、“五志”分属于五脏。即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五志虽分属于五脏,而统领五志者为心。
23、五脏化五液。具体联系是: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