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名称的由来

科学网 87 0

黟县名称的由来,第1张

【由来】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黝(音[yī] ,黟的异体字)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黝县为黟[yī] 县。据《水经注》:“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据《清史稿》:“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

【沿革】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黝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隶属扬州,黝县属丹阳郡。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黝县建广德王国,立中山宪王弟孙云客为广德王,鸿嘉三年逝世,无子继承,国遂废。平帝元始二年(2年)四月,复以广德故国(黝县)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王,传子赤。王莽篡位,贬赤为公,始建国二年(10年)废,改黟为愬卤。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黝县为黟[yī] 县,并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晋灭吴,新都郡更名新安郡。黟县属新安郡。

隋朝改郡为州,开皇九年(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开皇十一年(591年)复置黟县,属宣州。开皇十二年(592年)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大业十二年(616年),歙人汪华据黟,称吴王,增置黟州于黟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黟县属歙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黟仍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的赤山镇及其六乡和饶州的浮梁地置祁门县,次年,又划黟县、秋浦、浮梁一部分置石埭县。

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黟县属徽州。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州为路,黟属徽州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改为徽州府,黟县属徽州府。直至清朝,沿袭不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留县,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6月全省置安庆、芜湖、淮泗3道,黟县属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废道,黟县直隶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黟县名称的由来

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在全国设郡县加以统治,今天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域都纳入秦朝管辖之下。始置黟县、歙县,二县隶属鄣郡,汉朝改为丹阳郡,三国时期改为新都郡,晋朝改为新安郡,隋唐改新安郡为歙州。

标签: 黟县 新安 徽州 开皇 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