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的声母共有36个,它们分别是: 1. 幫(b) 2. 滂(p) 3. 並(pʰ)
4. 明(m) 5. 端(t) 6. 透(tʰ)
7. 定(n) 8. 泥(ɲ) 9. 來(l)
10. 日(ʐ) 11. 祭(ɕ) 12. 真(ʑ)
13. 書(ʂ) 14. 船(tɕ) 15. 章(tɕʰ) 16. 覃(d) 17. 透(tʰ) 18. 德(tʰ)
19. 非(f) 20. 敷(v) 21. 微(ɥ)
22. 精(tɕɨŋ) 23. 清(tɕʰʨʰ)
24. 知(ʈʂʰ) 25. 從(d͡ʑ) 26. 心(s) 27. 邪(ɕ) 28. 脂(ʂ) 29. 臻(tɕɨn) 30. 梗(k) 31. 曉(x) 32. 群(kʰ) 33. 影(ʔ) 34. 云(j) 35. 以(i)
36. 來(l)
这些声母对应的名字是用来表示声音的,具体的名字可能在不同的资料中有所不同。
中古36声母,每个声母对应的名字叫
正确读音:
帮——b,滂——p,明——m,端——d,透——t,泥——n,精——z,清——c,心——s,照——j,穿——q,审——x,见——g,溪——k,来——l。除了这15个之外其他中古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找不到对应声母了。
中古声母是一个汉字语音学概念,指的是汉语声调中的第三个声调,也称为上声声母。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古声母有42个,而少的时候也有36个。需要注意的是,清人加了一些声母,但并不是中古声母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