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
狗——犯刑 龙——犯冲 羊——犯破 鸡——犯害
「刑」:有刑律、刑伤之意;抵触相刑,亦称伏吟。
「冲」:有冲击、对抗之意;交战相冲,亦称反吟、岁破。
「破」:有损坏、破裂之意。
「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太岁神,本为道教的星辰尊称,简称为「太岁」,或称为「岁神」、「岁君」、「岁星」、「大将军」等,也就是年神,是诸神之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统摄众神,有「年中天子」之称。太岁神计有六十位,
每一位太岁都有他的姓名,顺序值年,周而复始,循环不息,从甲子年的金赤大将军至癸亥年的虞程大将军,依六十甲子轮流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故又称「值年使者」,或「值年太岁」。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人人敬而畏之,为避免得罪太岁,因此在冲犯太岁之年,都必须在新开春期间求取「太岁符」,祈求新一年平安顺利,趋吉避凶。
除此之外,因太岁的姓名不能冒犯,若有人的名字与流年太岁相同,也属触犯了太岁的名讳。
新年期间,有很多在该年犯太岁的善信都求取太岁符,希望凭太岁符的灵力化解太岁的凶力。但要注意,产生灵力的太岁符须由有道行的法师,方能写出真正的灵验神符;另外用钢笔、原子笔所写出来的太岁符是没有灵力可言;而且由不同的法师写出来的太岁符,其功效都有所不同。
太岁(又称太阴、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尔后,演变成一种神只信仰。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
太岁起源
起初,由于人们仰头观测天体运行时,所用来标明的地理方位,常常与生活中所习惯的方位颠倒。
所以,上古观测者们为方便起见,便假设了地面之下的一个星体,取名为“太岁”,其运行方向与岁星(木星)相反;如此一来,当人们使用太岁纪年时,太岁的方位移动方向,就与地理上的习惯(北上南下、左西右东)相符合了。
太岁信仰
古代
太岁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
《续文献通考·郊社八》:“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神也。”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古人将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对应一个地支,称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大致上就是每岁行一次。
其实太岁原本并不是凶神,而是守护神,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
清代《协纪辨方书》也说:“《广盛历》曰:岁破者,太岁所冲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按,岁破为最凶之神,而《广盛历》云‘战伐向之吉’者,盖向岁破、即坐太岁而敌人乃居岁破之位也,然则乃是用太岁,非用岁破也。”只要坐太岁(亦即背对太岁),让敌人面向太岁,那么敌人就陷于“岁破”的大凶位,因此背太岁者吉,面太岁者凶,不言可喻。从以上的讨论,只要依照“右背刑,左前德”的规则,就可以安处在吉位,一旦不按此律,那么在前、后、左、右排列组合后,渐渐由吉转凶,而以“迎刑左德(背德面刑)”为最凶。但是后来太岁的吉神面向被忽略,成为了一个凶神了。
现代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由于华人对太岁降祸的畏惧,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子,属该生肖者,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于当年祭拜太岁神,以祈福消灾。此活动便称为“安太岁”。相传金章宗因其母病,而首创祭拜“本命星”之俗,以求母病速愈。后演变为安太岁。当时,江南也有安奉太岁之俗,主要为改善家中风水。
早期,安太岁相当简易,欲安太岁的信徒,多于春节前后,以红、**纸书上“本年太岁星君到此”或“本年太岁星君神位”或“一心敬奉太岁星君”之类字样,贴在家中,晨昏焚香礼祷。年底时,将纸撕下焚化,“送神上天”。
后来,仪式繁复化,演变出各种专门的太岁符咒、牌位甚至神像。在现代忙碌社会,由于寺庙可以帮忙每日祭祷,多数信徒缴纳一定费用,将“安太岁”的祭祀活动,请寺庙方面代办。
自1995年开始,台湾各地寺庙开始流行起为信徒安太岁,而在此之前安太岁在台湾并不盛行,但如今则与中国大陆、香港等华人世界一样,到处都有收取香火钱,帮人安太岁的寺庙或道堂。
这是台湾的一个道教网站,可以查看60位太岁的详细资料。http://wwwctcwriidvtw/CTCWRI-TSS/B1-TS00htm
请查看http://www278onlinecom/Taisuiasp
这个里边有每位太岁的履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