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周姓是大姓,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了,周姓的姓氏来源周昌,一直延续至今诞生出了很多名人,除了名人还有很多明星,比如周笔畅、周海媚、周迅等。若你姓周,想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周姓男孩最响亮的名字两个字,那么该如何起呢以下是我带来的2019姓周的男孩名字两个字大全,快点来看看吧。
2019姓周的男孩名字两个字 周姓男孩最响亮的名字两个字
周民 周厉 周昌 周郡 周观 周戬
周墨 周柒 周芒 周罕 周屏 周寒
周缜 周冀 周师 周吏 周兮 周兆
周翳 周时 周崃 周亚 周琨 周涧
周飒 周驳 周绾 周蓝 周煮 周髟
周基 周桄 周缦 周府 周让 周啉
周仿 周禺 周苔 周璃 周流 周磊
周甜 周筇 周榆 周雳 周赢 周闻
周旌 周汪 周羲 周本 周凤 周倔
周纡 周俘 周炎 周泫 周环 周非
周闱 周赵 周镫 周滑 周欣 周艺
周裎 周坎 周翰 周勰 周齐 周柱
周男 周伍 周珉 周屁 周普 周弦
周稚 周闵 周荣 周橙 周明 周其
周景 周灏 周乏 周阿 周湋 周蜓
周探 周驿 周媚 周磔 周沐 周深
周晞 周若 周邛 周领 周醇 周焘
周姓的姓氏来源:
1、源于周昌:周姓的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记载的内容,相传黄帝时期就有一位叫做周昌的大将,及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做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作为姓氏。
2、源于姬姓: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东征胜利后,大规模的分封诸侯,其中有53个姬姓国。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作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3、源于少数民族:一、《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由普姓改为周,他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也随其姓。 二、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三字姓的,改为周氏。三、代北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变为周姓的。
周姓独特的取名方法:
1、用暗寓取名法:现在很多名字之所以太普遍常见或者说俗气,大都是因为名字表意太显露,比如“周伟、周强、”这些常见名字,这些名字缺乏回味的余地,也显得没有深度。所以取名可以用暗寓,这需要家长们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或者多查阅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古时的诗词歌赋一类,像是《楚辞》里面就有特别多的隐喻,表德行、志向的用词。
2、用出生时间地点取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时间地点,这就像是一种另类的遗传密码,把这些密码加以移动组合就能够得到独特专属的名字。出生时间往大了讲有春夏秋冬,往小了看有子丑寅卯,往远衍生还有各种时令节气,可以选择的非常之多,出生地点也一样,有省市县州、简称别名、古时用名等等,比如国画大师齐白石,白石二字就是取家附近“白石铺”之名。
3、用理想向往取名:理想是一个人的信仰,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人们常说,以梦为马,一个有理想的人就像是在乘着一匹快马前行,比徒步而行的人自然要来得自在快意。所以,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可以寄托父母的一些希望理想,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点一盏明灯,给他们正面积极的方向引导。
2019年男宝宝起名注意事项
1、给男宝宝起名要避免过于俗气的字。
过于俗气的字,既没有什么特点,又很容易重名,而重名往往会给人的生活带来不少的麻烦。因此,父母们在给男宝宝起名时,尽量不要采用过于俗气的字。
2、给男宝宝起名要避免过于女性化的字。
如果给男宝宝起一些比较女性化的名字,会对男宝宝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宝宝虽然是男孩,但却有着一颗女孩心,没有男孩的阳刚之气。因此,父母们在给男宝宝起名时,尽量不要采用一些过于女性化的字。
3、给男宝宝起名要避免生僻字。
在计算机广泛使用的现代社会,使用生僻字会给男宝宝未来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如在办理户口、出国护照等证件时,无法打印出生相应的字。而在宝宝上学时,也会时常遇到老师点名读错音等情况的出现。因此,父母们在给男宝宝起名时,尽量不要采用生僻字。
4、给男宝宝起名要避免不吉祥的字。
不管是给男宝宝还是女宝宝起名,都要尽量使用一些美好、吉祥的字给宝宝起名,避免那些字义、寓意都不吉祥的字。因此,父母们在给男宝宝起名时,要注意尽量不要采用一些字义和寓意都不吉祥的字。
普 普姓来源:(1)出自古代鲜卑族拓跋氏。南北朝北魏分贵族十姓,魏献帝次兄为普氏。(2)出自彝族,原系彝族“普除普”以族名为氏,后取其首音谐汉字“普”为单姓。 普姓是罕见姓氏,当今分布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尚义,山东鱼台、平邑,湖北老河口,云南陇川、泸水、河口、邱北、路南等地。汉、藏、彝、侗等民族有此姓。潮汕在潮州湘桥区有数户普姓。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qiming/
普[普,读音作pǔ(ㄆㄨ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代鲜卑族拓跋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即北魏政权的第六位皇帝显祖献文皇帝,把北魏王朝拓跋氏皇族分为七个部分,以七个兄弟分别统率之。其中,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名为拓跋·普乃,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名为姓氏者,称普乃氏,其后分衍有普屯氏、普周氏、普六茹氏等。
在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政策后,普乃氏、普屯氏、普周氏等,有省文汉化为单姓普氏者,亦有改为周氏者。
在史籍《魏书·官氏志》中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后隋朝时期的上柱国周摇,就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第二个渊源:源于彝族,出自彝族普除普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在少数民族彝族中有普除普氏族,后取其首音的谐音“普”为汉字单姓,称普氏。
据史籍《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先秦至两汉时期,彝族被称作“嶲”、“昆明”,处于“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状态,就是彝族的先民,如今仍聚居在马头山、底尼、阿戛米等地。
据史学界一些专家的考察,认为彝族祖先有可能是洪水时代的古滇人,从易门甲浦菜子山、赵普寨子山两个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陶片来看,易门早就有古人类居住,这些土著古人与南迁的一部份氐羌族融合成为当地较早的彝族先民。
水塘乡的普氏家族,祖籍在南京,迁至昆明数代后,又被外族驱至易门浦贝,最后又被逐到水塘乡一带。普氏家族有四兄弟分别占居了红木箐、上村、阿戛米、三棵树等山寨。新华浪巴铺的普氏族人在明朝时期入滇,先落籍定远,后分支庙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移居浪巴铺)。而凹里簸普氏族人则氏在清朝光绪年间从牟定秧田冲迁入。
自两汉以后,内地汉族人民因各种历史原因陆续迁入云南,部份辗转至易门,与当地的土著彝族先民来往密切,互相融合,世代繁衍,形成了现在的彝族同胞。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元朝时期蒙古族普鲁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蒙古族普鲁氏部落,元朝时期据驻毗沙普鲁地区(今新疆于田),毗沙在清朝时期称“于阗”,但非汉、唐时期的于阗(今新疆和田),普鲁地区以盛产昆山美玉和葡萄干。
普鲁,在蒙语中为“火山”之意,普鲁氏部落以为部落名称,后在明朝初期以谐音汉字改为普氏、鲁氏、陆氏等。
第四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鄂温克族达普图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达普图氏,亦称大卜苏氏,世居黑龙江雅鲁河(今黑龙江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者,满语为所Daputu Hala,后冠汉姓为普氏、达氏、图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赫舍里氏,亦称何舍里氏,满语为Heseri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纥石列氏,以及金过时期女真族纥石烈部,以部为姓。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辉发部集聚区,包括辉发城、多壁城等)、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多尔济河、黑龙江色钦及穆理哈村、塔散堡(皆今辽宁锦县南塔山)等地。后多冠汉姓为何氏,亦有普氏、高氏、康氏、赫氏、张氏、芦氏、贺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佟氏等。
②满族嘉布塔喇氏,亦称嘉普塔喇氏、嘉塔喇氏,满语为Giyabutal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尼雅满山(今长白山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普氏、贾氏。
③满族普佳氏,满语为Pugiya Hala,世居杏山地区(今辽宁锦州)。后多冠汉姓为普氏、蒲氏。
普姓是罕见姓氏(即总人口数在12万到12万的姓氏),当今分布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尚义、山东鱼台、平邑、湖北老河口、云南陇川、泸水、河口、邱北、石林等地。另外,河南、山西(有说法是说多位于山西垣曲一带)也有普姓存在。汉、藏、彝、侗等民族有此姓。
湖北应城市长江埠有两个普姓村庄,有大普村和贾普村,有普姓人口一千人以上,并有代表人物在世界名人榜。潮汕在潮州湘桥区有数户普姓。
普在姓氏里读作pǔ
普姓是罕见姓氏(即总人口数在12万到12万的姓氏),当今分布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尚义、山东鱼台、平邑、湖北老河口、云南陇川、泸水、河口、邱北、石林等地。另外,河南周口、山西(有说法是说多位于山西垣曲一带)也有普姓存在。汉、藏、彝、侗等民族有此姓。
普姓是罕见姓氏(即总人口数在12万到12万的姓氏),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三十六位。
来源:
1、源于鲜卑族,出自古代鲜卑族拓跋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2、源于彝族,出自彝族普除普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3、源于蒙古族,出元朝时期蒙古族普鲁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4、源于鄂温克族,出自鄂温克族达普图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5、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6、源于其他少数民族,藏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普姓是罕见姓氏(即总人口数在12万到12万的姓氏),当今分布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尚义、山东鱼台、平邑、湖北老河口、云南陇川、泸水、河口、邱北、石林等地。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带来百家姓普姓姓氏渊源,希望大家喜欢!
普姓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代鲜卑族拓跋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即北魏政权的第六位皇帝显祖献文皇帝,把北魏王朝拓跋氏皇族分为七个部分,以七个兄弟分别统率之。其中,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名为拓跋·普乃,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名为姓氏者,称普乃氏,其后分衍有普屯氏、普周氏、普六茹氏等。
在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政策后,普乃氏、普屯氏、普周氏等,有省文汉化为单姓普氏者,亦有改为周氏者。
在史籍《魏书·官氏志》中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后隋朝时期的上柱国周摇,就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第二个渊源:源于彝族,出自彝族普除普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在少数民族彝族中有普除普氏族,后取其首音的谐音“普”为汉字单姓,称普氏。
据史籍《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先秦至两汉时期,彝族被称作“嶲”、“昆明”,处于“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状态,就是彝族的先民,如今仍聚居在马头山、底尼、阿戛米等地。
据史学界一些专家的考察,认为彝族祖先有可能是洪水时代的古滇人,从易门甲浦菜子山、赵普寨子山两个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陶片来看,易门早就有古人类居住,这些土著古人与南迁的一部份氐羌族融合成为当地较早的彝族先民。
水塘乡的普氏家族,祖籍在南京,迁至昆明数代后,又被外族驱至易门浦贝,最后又被逐到水塘乡一带。普氏家族有四兄弟分别占居了红木箐、上村、阿戛米、三棵树等山寨。新华浪巴铺的普氏族人在明朝时期入滇,先落籍定远,后分支庙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移居浪巴铺)。而凹里簸普氏族人则氏在清朝光绪年间从牟定秧田冲迁入。
自两汉以后,内地汉族人民因各种 历史 原因陆续迁入云南,部份辗转至易门,与当地的土著彝族先民来往密切,互相融合,世代繁衍,形成了现在的彝族同胞。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元朝时期蒙古族普鲁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蒙古族普鲁氏部落,元朝时期据驻毗沙普鲁地区(今新疆于田),毗沙在清朝时期称“于阗”,但非汉、唐时期的于阗(今新疆和田),普鲁地区以盛产昆山美玉和葡萄干。
普鲁,在蒙语中为“火山”之意,普鲁氏部落以为部落名称,后在明朝初期以谐音汉字改为普氏、鲁氏、陆氏等。
第四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鄂温克族达普图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达普图氏,亦称大卜苏氏,世居黑龙江雅鲁河(今黑龙江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者,满语为所Daputu Hala,后冠汉姓为普氏、达氏、图氏等。
普姓迁徙分布
普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三十六位,多以河南、太原、溧阳、通海为郡望。
河南统计
河南省沈丘、平舆、鹿邑三县及新乡市普姓达一万多人人,其中沈丘普姓数千人。
平舆普姓共有一个普庄(800多人),多个分布普姓的街道和村寨。据老人们的说法及人口调查研究,大概清代乾隆末期至嘉庆初年,普家先人携数子孙自今周口市 沈丘县南下,经项城,折汝南府,安定在今平舆县,至今传家八代(有“文”字辈),数个地点共分布一千多人。其中一支普姓有代表人物在县政府任职,亦有其胞弟中国农业大学普书贞教授等。
沈丘普姓建有祖庙,尝有祭祖大典活动,多有平舆普姓寻根问祖。沈丘普姓人口众多,繁衍鼎盛,历史久远,已不可寻。据其中一支普姓介绍,清末民初自安徽迁入部分,其他族亲亦不可查。沈丘普姓概数千之众,为中原以降之最,与云南彝族普氏南北遥望,至亲感应。
鹿邑县,为河南省直属,亦有普姓近4000人。
新乡市有普姓村落,有普家人证实,概400多人,存清代祖碑数方。
以上为河南普姓大部统计,概有15000人左右。
湖北统计
湖北应城市 长江埠有两个普姓村庄,有 大普村和贾普村,有普姓人口一千人以上,这个基本上是湖北普姓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并有代表人物在世界名人榜。
广东统计
潮汕在 潮州湘桥区有数户普姓。
今北京市,天津市的武清县,河北省的张家口市尚义县,山东省的济宁市鱼台县、临沂市平邑县、沂水县,湖北省的武汉市、老河口市、应城市,云南省的玉溪市、昭通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泸水市、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路南县、临沧市镇康县、弥勒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禄丰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建水县、河口县、邱北县、石屏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广东省的汕头市潮州湘桥区,贵州省的遵义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溧阳市,河南省的郑州市、新乡市、兰考市、驻马店市新蔡县、周口市鹿邑县、沈丘县,陕西省的韩城市,安徽省的马鞍山市,甘肃省的山丹县,福建省的福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台湾省的新竹县等地,均有普氏族人分布。
普姓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溧阳郡:始建于楚、汉之际,西汉朝时期定为郡,后或为郡,或为县,其时辖地包括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丹阳市、宜兴市、安徽省郎溪、广德、浙江兴等一带地区。宋朝时期辖地曾一度扩展至整个太湖及无锡地区。由于地处山区,历年战祸动乱,该地区均为人们避难之地。今仅为常州市下属县级市,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有著名的天目湖风景区。
通海郡:即古昆州、今云南省玉溪市。两汉时期分属益州、牂牁两郡。 三国 蜀汉时期分属益州、牂牁、兴古三郡。西晋时期分属晋宁、建宁、梁水、兴古四郡。隋朝时期属昆州。唐朝初期分属黎、沟两州。唐朝南诏时期分属拓东节度、通海都督、银生节度。宋朝大理国时期,分为三十七部及鄯阐府、银生节度地。元朝时期设云南行省,分属澄江路、临安路、元江路、中庆路。明朝时期,澄江路改澄江府,通海、华宁、峨山属临安府,新设新平县隶临安府,易门属云南府,沅江设沅江军民府。清朝时期,新平属元江直隶州,其余沿明制。民国初期废府、州设道,属滇中道、蒙自道、普洱道;后撤道,县直属省;随后又在省、县之间设行政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月1日成立滇中专员公署,3月改称玉溪专员公署,专署驻玉溪县,下辖玉溪、昆阳、晋宁、呈贡、澄江、江川、华宁、通海、河西、峨山、新平、易门等十二县。1951年5月12日峨山县改设峨山县彝族自治区,玉溪专区辖十一县、一个自治区。1954年原属蒙自专区的沅江县划入玉溪专区,辖十二县、一个自治区。1956年通海、河西两县合并改称杞麓县,峨山县彝族自治区改为峨山彝族自治县,江川县迁驻大街(宁海)。辖十一县、一个自治县。1958年撤销昆阳县,并入晋宁县,晋宁县迁驻原昆阳县城,辖十县、一个自治县。1960年将晋宁县划归昆明市领导,撤销江川县,并入玉溪县;撤销呈贡县,并入晋宁县,杞麓县改名为通海县,辖七县、一个自治县。1962年恢复江川县,辖八县、一个自治县。1970年玉溪专区改称玉溪地区,地区驻玉溪县,辖玉溪、澄江、华宁、江川、通海、沅江、新平、易门等八县及峨山彝族自治县。1979年新平县改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沅江县改为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辖六县、三个自治县。1984年,全地区辖一市八县,共设十个镇、七十七个区、六百二十七个乡。1997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玉溪撤地设市(国函[1997]108号),1998年6月28日,地级玉溪市正式成立。
堂号
溧阳堂:以望立堂。
通海堂:以望立堂,亦称昆州堂。
普姓姓氏名人
普朝柱
普朝柱(1929-2002)男,1929年8月生,中共党员, 云南黎县(今 华宁)人。原云南书记。
1947年参加民主青年同盟。次年2月加入 中国***。194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高中 文化 。1947年9月在昆明长城中学学习时参加民主青年同盟,任 学生会主席。1948年3月受党组织派遣下乡发动“反三征”,组织华宁地下党,任1区党领导小组成员、华溪区委书记。1949年9月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护士11团党委委员兼2营教导员。1950年1月任云南省 华宁县政府主席、副,云南省 呈贡县副(1951年-1952年在中共云南党校学习)。1952年1月任云南省 玉溪土改工作队组长,玉溪地区 税务 局局长。1953年6月任中共云南省 新平副书记、 。1957年9月任中共云南省玉溪地委财贸部副部长、部长。1960年6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委员、新平书记。1965年3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委员、玉溪专署财办副主任。1968年2月-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任云南省 元江县垤吓大队工作组组长。1975年1月任玉溪地区财办副主任。1979年9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副书记,玉溪行署专员,中共玉溪 地委书记。1983年2月任中共云南副书记、 。1985年7月-1995年8月任中共云南 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9届全国人大。中共第12届(1985年9月中共 全国代表会议增选)-14届中央委员。2002年6月14日在 北京逝世。
普发兴
普发兴,男,汉族,1936年4月生,1960年入党,云南省大理州 祥云县下庄镇下庄村人,1987年担任下庄村,2007年3月28日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终年71岁。在他担任村期间,村经济总收入由247万元增加65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集体固定资产由05万元扩大到52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达50多万元。 下庄村党支部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被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他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村官等。逝世后,中共云南追授他“云南省优秀村”荣誉称号,并授予“云岭先锋奖章”。担任云南省祥云县下庄镇下庄村原,他20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公而忘私,服务百姓,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担任村期间,下庄村经济总收入从1986年的247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65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村集体固定资产由05万元增长为525万元。下庄村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集体经济年收入50多万元的富裕村。2007年3月28日,普发兴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成为新时期涌现出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典型代表。
普金城
1928年2月出生,湖北应城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云梦电大高级教师。 毕业 于应城中学。现任职于云梦电大。已退休。是云梦县书画 摄影 学会理事,梦泽书画院 书法 家,省老年书协会会员,省科普协会会员。工作一贯踏实,勤奋,1951年被评为云梦县教师首批劳动模范之一。1952年参加伟大的荆江分洪工程,获“乙等功臣”荣誉称号,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了勋章;工程总指挥部颁发了由湖南省主席唐天际、湖北省主席李先念署名的奖状。在任《云梦报》副主编期间,主持出刊400多期,撰写了大量的 论文 和调查 报告 ,有的为省报刊用,有的为新华社内参采用,为推动云梦县各项工作特别是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在任县二中副校长时注重教书育人,为大学和中专输送了大批合格学生,在孝感地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1984年录取飞行学员4人,在省同类学校中占第二位,受到省、地的表彰。在任《云梦 教育 志》主编期间,完成了27万字的志书定稿,并亲自撰写了“教育大事记”、“科举与传统学校”、“人物传”等篇目,有3篇人物传为省《人物志》收录。连续三年被县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和老有所为积极分子, 事迹 参加了1992年孝感地区举办的各县巡回展览。长期致力于书法特别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篆字的书法与研究。以弘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致力“古为今用”。多年来,搜集和整理篆字4500多个,各种书体一万七千多个,按声韵编成字典。在《东流辑古录》中,搜集殷商鼎彝、散氏盘、宗周钟、天锡铭等数十篇,书有《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篆书)》、《篆书古诗百首》(由唐至当代名人七律组成)和《古诗佳句集(篆书皆为名人名句)。1991年在云梦古泽举办个人书展,深受各方好评。在云梦老年大学和云梦电视大学,曾多次讲授书法课,传授篆字习作方法。篆书、篆刻,多次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如《长江日报》、《湖北日报》、《安徽日报》、《九头鸟杂志》、《书刊导报》、《华声报》等,1993年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的篆书“精神万古,伟业千秋”在《华声报》上发表,1998年篆书“百鸟朝凤”在《世界 美术 集》发表。作品多次在省、地(市)书展展出并获奖。业绩入编《湖北省高级技术人员名录》、《中国当代中教名师辞典》、《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中华英才大典》等大型人物辞典中。
普志科
1968年3月出生,云南金平人。彝族。毕业于北京诗歌讲习班。是金平苗瑶傣族自治县《晨辰》文学社社长、金平苗瑶傣族自治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员(文学协会),《金平报》特约记者、《云南建材报》正式通讯员,中国作家协会诗人之家成员。他的一首小诗《捏妈妈》。光着屁股玩泥巴的童年/捧着一把万能的泥土/努力从爸爸的话语中/回忆妈妈的音容/使劲地捏/信念加希望捏个妈妈/多美好的形象/妈妈妈妈/眼泪象一盆碱雨/湿透了总捏不活的妈妈。发表在城里,带着山野泥土的芳香,用他的那盆碱雨滋润着小城30万儿女的心。故,小城的儿女们就给他取了个名字——泥孩儿。是的,他的描写山野生活的诗,只要他走进他的山寨、田野、山路、大山,每走一步、每看一眼,甚至于一片不知名的树叶的飘落或小虫的鸣叫,都会激发他的 灵感 ,便也就有了一首首精美的小诗,城里的人就知道泥孩儿又回到他的山野里了。那么,这个野泥孩儿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1986年中学毕业后到金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工作后深感自己的知识缺乏,1987年补习高中课程,1990年自修中文专业。工作期间曾任公司团委宣传、工委、车间主任、经销公司经理。1994年结业于北京诗歌艺术讲习班。1987年在金平职中补习高中课时,7月1日,与几个诗歌 爱好 者创办了《晨辰》文学社,创社十三年来,连任十一届社长(一年一届换选)。社员发展到130余人,分布在全县各条战线上。同时也得到县文联的大力支持,使文学社从自发状态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章程合法文学社团。为金平县文艺界培养了后备生力军,为我县文艺的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社会上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社员的作品有千余篇首在县、州、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或播出。他从1987年起发表作品,诗《攀登》于1990年12月30日在《云南建材报》上发表,荣获“南雁文艺创作奖”省级三等奖。散文《父亲》在《金平报》上发表后又被红河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在红河文坛上产生一定影响。创作十三年来,有百余篇(首)作品在省内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在工作与山野之中,他选择了山野,带着他的子弟们在山野里转、大山上爬、山路上走——问他为何不要工作要山野,他便说:我只要回到山野便有了诗。因为他生在山野里,因为他长在山野里,所以他生性刚强执著。他爱诗,他爱山野,他更爱山野里善良朴实的人,从而他所作出的选择常在人们预料之外。
普 飞
彝族。1934年6月生,云南省峨山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建国前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武工队,任情报员,并被选为情报组副组长。建国后在边疆修筑国防公路,任文化教员;以后在农村先后担任乡村医生和民办教师,边工作边劳动边创作,成长为农民作家。46岁时到县文化馆工作。连任云南省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云南省政协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出版有小说散文集《妇女队长》、《重赶峨山街》、《对象》、《飘去的云》, 儿童 文学单行本《打豪猪》、《猎村的孩子》、《爱听音乐的小野兔》、《迷人的火把节》,儿童文学集《蓝宝石少女》和《普飞儿童文学作品选》等。另有70余篇作品被选入《少数民族短篇小说选》、《少数民族散文选》、《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小说选》、《中国当代优秀童话选》和《中国幼儿文学精华》等78种选集。短篇小说《山路崎岖》、儿童文学《走在五彩缤纷的地方》和《美少年刘拉》分别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曾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光荣称号,颁发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普光贤
男,1935年6月生,云南 安宁市人。美国中华 医学 会/美国中山 中医 院专家顾问,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名医协会理事,中国医药情报专业委员会理事、编委,美国中华医学会会员。擅以中西结合方法诊治 皮肤病 。过去从事医疗预防工作,1981年开始学习研究皮肤病,博采古今众长,诊治10万余例,总有效率80%以上。自撰治验20篇,发表于《云南医药》、《皮肤病与 性病 》、《国外医学》、《美国中华医药杂志》等刊物,并应邀参加泰国、德国、美 国学 术大会及北戴河、厦门、黄山、张家界、桂林、珠海、上海、海口等地学术交流大会。
1 中国六大姓氏之最
2 2017中国姓氏排行榜
3 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2017全国百家姓最新排名
4 百家姓五行属土的姓氏
5 百家姓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