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双字名的人物是有的,但是凤毛麟角,非常稀少,比如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西汉人取名有单字有二字,到了东汉,人们取名才全部用单字。
东汉人名变成清一色的单字名,与西汉末年王莽实施“二名之禁”有关。据《前汉书·匈奴传》记载:“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讽)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王莽辅政时曾上奏提出禁用“二名”,并派使者到匈奴,暗示匈奴单于顺从这一法令。匈奴单于明白使者的意思,随后上书称臣,顺应时势改名为“知”(原名“囊知牙斯”)。王莽奏令执行的“二名之禁”,即禁用二字名。在此之前,《春秋公羊传》也说过“二名非礼也”,但此处“二名”非指二字名,而是指两个名。表明在周秦时期,一个人取两个名是不合礼数的,但取二字名从来不在禁止之列。
王莽禁用二字名的目的是复古改制,他认为“秦以前复名盖寡,遂禁复名”,“复名”就是二字名。王莽的长孙原叫王会宗,后改名王宗。因自画服天子衣冠像,刻铜印三枚,与其舅合谋继承大统。事发后,王宗自杀。王莽大怒,废了王宗之名,恢复其原名,以示贬辱。这件事对后来几百年的取名规则产生了极大影响,在王莽当政时期,无人敢取二字名。王莽覆灭后,虽然人们已不用遵守“禁二名”的法令,但取单字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不仅东汉人全部取单字名,连三国人、西晋人也把取单字名视为理所当然。直到东晋,才打破了这一“戒律”,陆续有人取二字名。
所以,三国时的人物都是单字名,二字名的一般都是杜撰出来的(偶尔也有两三个双字名的,史书《三国志》中仅记载了3个二字名的人,占比1%),作不得真。
《三国演义》中,很多名字都是两个字,这种奇怪的现象并不是从三国时候才开始的,真是的历史上,整个东汉,三国这三百多年间,几乎上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名很少,这要从一个人身上说起,就是夺权的王莽。王莽下令改革后,对名字也有影响,去作三名,留二名,所以当时很长一段时间,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
一、王莽篡夺政权,推行新政。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政权。上位后的王莽,并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所以王莽上位之后,采取了一些列的新政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从用人制度到土地制度,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尽可能的详细,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人名。王莽新政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名不能用两个字,也就是加上姓只能是两个字,也叫“去二名”制度。不过也不是绝对的,倘若有人犯罪了,那么就恢复他三个字的权利,表示一种处罚。所以三个字的名字,都是不好的。
二、王宗犯错,恢复三个字的名字。《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是王莽的长孙王宗,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特别喜欢权利和地位,想当皇帝,但是他父亲和爷爷都或者他是没有办法上位的,所以他就弄了皇帝的衣服,帽子,让人话了画像,准备夺权,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却败露了,被王莽发现了。王宗害怕就自杀了,但是毕竟是错事,不能不罚,于是王莽就下了一道命令:
“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三、制度被废除,但习惯流传了下来。王莽死后,这个奇葩的制度就被废除了,但是人们对取名已经养成了习惯,总觉得三个字是不好的,所以一般都用单名。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是说,匈奴单于依顺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个字。可见,当时不但有禁止使用双字名的法令,而且还影响到了匈奴。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三国时的人名,告诉我们,人名有极强的阶段性,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命名特点。知道了这些,有的人一看名,他是什么时代的,也就能估摸个差不多。
今天看了我儿子班里学生的花名册,学生除了一个孩子名字是两个字的,其他都是三个字。现在给孩子取名很少用单名了,第一是怕重名的多,第二听起来比较洋气,有的家长为了洋气还给孩子取四个字的名字。那为什么古代的人名都是两个字的单名呢?比方说:刘邦,刘彻,曹操,武松,宋江,关羽,高俅,张骞,张衡,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李白,杜甫,王莽,华佗,姬昌,比干等等。。西汉15个皇帝有13个皇帝是单字名。
从周朝后期的文献记录上来看,其记录文书上的名字就以单字名为主了,西周史书记载:“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就是说,人死以后,他的名字必须避讳,只避讳死人的名字,活人的名字可以不必避讳。比方说:叔叔叫张永,侄子可以叫张大永,但是如果叔叔已经去世了,侄子则不能叫张大永。所以两个字的单名在周朝很多。
相传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的天威神权,下令国民起名必须避开皇帝的名讳,而且取名字不能取三个字的名字。秦始皇叫嬴政,是两个字的名字,能允许平民百姓的名字比他的字多吗?
但是到了汉朝,还是以两字单名居多,但是汉朝的统治者有严旨禁止百姓和官员冲了皇族的名姓,光武帝刘秀把“秀才”改为“茂才”汉安帝的父亲名字叫庆,他就下令把百姓姓氏的“庆”改为“贺”。天下所有姓庆的改成姓贺。
再到王莽篡权之后,王莽下令把无能的汉平帝的名字刘箕子改为刘衎。从此百姓再也不敢用双字的名字了,不止是百姓,就连匈奴人也没逃过改名的骚扰,人家匈奴人本来名字的字就多,王莽一看不行,你给我简化,简化成两个字。《前汉书·匈奴传》记载:一个明叫“囊牙知是斯清”的人硬生生的改名为“知”
但是到了东晋,三个字的名字开始流行起来,这股 时尚 风是有皇族和上流 社会 兴起的。就是在名字后面加一个虚字,其实这个虚字完全没有意义,就是为了时髦,洋气,彰显自己的高贵,比方说:王羲之。他的儿子叫玄之,献之。
在唐宋年间,两个字的单名还是占大多数,也有三个字的双名,那时的政府不强加干涉,百姓爱叫什么叫什么,但是两个字的单名还是主流。
到了清朝末年,开始兴起三个字的双名了,在清末明初的时候,人们渐渐的把三个字的名字看做是高贵,上流的象征,比方说:朱自清,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而草莽之人的穷人百姓,一般都是两个字,穷人没那么讲究,随便取个字带上姓氏就行。
从清朝末年,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以三个字的双名居多,什么王建军,李爱国,刘国庆。七十年代末期,两个字的单名又兴起了一阵,现在很多75-85年出生的,单名的就有很多。
好吧,到了新世纪,名字开始百花齐放,出了新高度:辣目洋子,张刘玉翠,李王松佳豪 家长取这些名字认为这样的名字霸气,洋气,而且也有上流 社会 的倾向。
现在的人的名字三个字的占约80%。一部分人是把自己的辈分加到名字里面,另一部分人是为了避免重名。
但是还有一些人,特别给孩子取名,喜欢乱起名。喜欢用生僻字,或者用比较新潮的字来取名,但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字的真正含义。单纯的以为这个名字好听,就显得高上大。
还有一些人,喜欢找专业的取名先生来给孩子取名。收名字能决定人的命运的迷信思想所左右。明代《堪舆宝鉴》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当然这是个迷信夸张的说法,意思是:取对了名字使自己心情好,愉悦自己,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不会有消极的影响。
看看 汽车 的名字:朗逸,雅阁,辉腾,逸动,轩逸。每一个字都是常用字,组合起来就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
感谢大家的阅读,看看从古至今,多少饱学名仕,多少硕彦名儒,名字其实都很普通!
诸葛亮也是三个字,因为复姓诸葛;司马懿也是三个字,因为复姓司马;公孙赞,复姓公孙。
古人有名又有字,名是一个字,字是两个字。如关羽关云长,就是姓关名羽字云长;同理,张飞张翼德,刘备刘玄德,曹操曹孟德,周瑜周公瑾,庞统庞士元,……都是一个道理。
有三个字的,但不普及,如眭元进,韩莒子等!所谓名字,在古代有划分,“名”与“字”有区别,字是名的诠释,如赵云,字子龙,古有“云从龙”之说,故字子龙!现在的名字没太繁琐的讲究,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古人称呼别人的字是尊敬对方,称名是不敬的!再古老还有单字,如项籍,字羽,刘邦,字季!至于取三个字的名在南北朝比较多,如陶渊明,王羲之,王献之等!古人何不取三字的名大概是取字时不方便,后来出现的三字名大概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