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上海比较有名的,有特色的建筑有哪些啊?,第1张

分类: 地区 >> 上海

解析:

外滩第一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昔日外侨的欢乐场:上海总会大楼(东风饭店

匠心独运的建筑:有利大楼(新加坡佳通公司)

东西洋风格融会的日清大楼(华夏银行上海外滩支行)

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奠基之地: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侨福公司)

中国电信业的肇始之地:大北电报公司大楼(泰国驻沪总领馆)

中国近代自有轮船业的诞生地:旗昌洋行大楼(港监大楼)

昔日英商在华的金融帝国:汇丰银行大楼(浦东发展银行大楼)

著名的上海历史性标志建筑:海关大楼

古典与现代风格交融的交通银行大楼(市总工会大楼)

精巧迷人的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上世纪外商在华的报业大鳄:字林大楼(友邦大厦)

度氏“华经理”雄踞的麦加利银行大楼(中波轮船有限公司)

豪华舒适的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

世界著名饭店:华懋饭店大楼(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

浦西重要金融中心: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饰有武士和菩萨头像的横滨正金银行楼(工商银行外滩支行)

旧时垄断长江航运保险的扬子保险大楼(农行外滩支行)

“洋行之王”:怡和洋行大楼(外贸大楼)

航运和新闻广播的格林邮船大楼(广播大楼)

典雅优美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析)

浦西最佳观景台: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

中英外交的历史见证:典雅秀美的英国领事馆楼

中俄交往的历史证明:丰姿卓越的俄国领事馆大楼

以“人性关爱”赢得商机的保险大楼:永年大楼(培高大楼)

华商保险业翘楚:华安大楼(金门酒店大楼、华侨饭店大楼)

华商金融业的祥瑞之地:金城银行大楼(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旧时上海川帮银行魁首:聚兴诚银行大楼

朴实无华的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大楼(华东建筑设计院)

上海闻人兴建的银行大楼:中汇大楼(原上海博物馆大楼)

中国最早的股票公债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

上海第一家西洋饭店:礼查饭店大楼(浦江饭店)

上海市区黄浦江滨外滩一带,遍布着一幢幢不同国家风格的西式建筑群,故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年),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百老汇大厦(1934年)等。

历史

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

外滩旧景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

  亚细亚大楼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

  东洋伦敦——东风饭店

  “东洋伦敦”是现东风饭店的别称,建于191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貌既效法美国古典主义,又参照日本帝国大厦,故而得此别称。其始建于中山一路2号时,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枣上海总会。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三角形的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

  有利大楼

  中山东一路4号,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

  东西合璧的日清大楼

  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楼,被人们称为“日犹式”。该楼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人合资建造。它建于1925年,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楼高6层,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饰,凹凸感强。整个建筑立面均用花岗石贴砌,与外滩的其他建筑交相辉映。日清大楼现由华夏银行和锦都实业总公司使用。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6号,1906年,中国人自筹资金开设第一家银行枣中国通商银行,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该楼是一幢假四层的歌特式建筑。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第三、四层有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歌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这幢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欧式建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在具历史性与艺术性。可以说,就是它在中国金融史上划上了开篇性的一页。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现在的泰国盘各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招商局大楼

  作为中国自己经营的第一家新式轮船企业枣招商局就是在此期间创办的。招商局建于1901年,该楼宇为座西向东的三层砖木结构。底层正门框向外伸出,正门两侧有高敞的拱形落地窗,二、三层立面用古典柱式装饰。大楼局部外墙用花岗石贴面。招商局大楼可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建筑的典型。无论就具历史性或是艺术性而言,都值得我们前去观瞻一番。

  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汇丰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0-12号,属新希腊建筑,建于1923年,原系美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美国当时将这座建筑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最讲究的建筑。建成时大楼门前放了两只引人注目的大铜狮,据说狮子铸成后,立刻就将铜模毁掉了。从而使这对铜狮成为绝版珍品,现已将其送入上海历史博物馆。该楼八角形门厅的顶部,离地面20多米高处,有8幅由几十万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它宽43米,高24米,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并配有神话人物形象,还有24幅为神话故事中动物的形态,顶部巨大的神话故事壁画,总面积近200平方米。世纪壁画间有一圈美文,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其象征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

  上海海关大楼

  汇丰银行的“姐妹楼”,建于1927年,雄伟挺拔,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齐肩并列,相得益彰。上海海关大楼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优点,大楼门楣由四眼巨大的罗马花岗石圆柱支撑,以高耸的钟楼为轴线,气势非凡,建筑造型属新古典派希腊式,上段的钟楼的、则为歌特式,有十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据说花了白银2千多两,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滨,它那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象征着使命。

  交通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4号,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底层外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严华贵。进门两侧有紫铜栏杆装饰的人造环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楼大厅,满目红色,富丽堂皇。厅内36根圆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由红色瓷砖铺贴、装饰,地坪也是红色地砖铺成。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是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至今已历了八十多个春秋。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该建筑结构坚实,装饰精致,以正门为中轴线形成对称结构底层大门有双立柱四根,两旁有洞形窗户。二至三层东立面有爱奥尼克柱子,窗户两边也有古典立柱装饰。外墙用白色釉面砖和花岗石相拼,色调和谐,底楼外墙用苏州花岗石轩石勒脚。楼内扶梯用大理石建成,二楼壁上有人物浮雕,巨大的精美彩色玻璃顶栅和回廊,至今还保存完好。台湾银行大楼

  现今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之所在。该楼兴建于1924年,占地904平方米。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东立面配于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从而使其富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这不禁让人想起具有“东洋伦敦”之称的东风饭店。这些楼与楼之间内在或外在的联系,使得外滩的建筑尤显和谐统一,建立一种整体的美感。

  麦加利银行大楼

  上海的第一家外资银行是丽如银行,就开在如今被人们称作麦加利银行大楼之内。大楼共五层,底层外墙用花岗石铺贴,内部地坪则是黑白对比的大理石。大门则是楼的主线,南北两边建筑造型对称。二至四层外立面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第五层横面中段有6根方型柱子。刻以花瓣造型。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更让人们感受到麦加利银行大楼的玲珑与别致。

  友邦大厦(原桂林大楼、字宇大楼)

  这里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枣《字林西报》馆。友邦保险公司于1998年正式整修入驻,故改名为“友邦大厦”。大楼的立面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粗糙的大石块为贴面;第二层用水泥粉刷;第三层两侧为穹形券窗,加配以造型优雅的塔顶,尽显了建筑的变化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匀称、和谐。

  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

  漫步外滩,有一幢白清水砖墙,红砖腰线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美国风格的六曾楼房就是和平饭店南楼,它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原名中央饭店。这座建于1906年的饭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09年“万国禁烟会”就在这里举行,1996年又召开了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1911年中国同盟本部也在该饭店召开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大会。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增添了更多辉煌。

  和平饭店北楼(原沙逊大厦)

  和平饭店南北两楼错落而置,与南楼相比,北楼顿觉气魄豪华。高77平方米的大楼,由于内外装饰讲究而被誉为“远东第一楼”。大楼具有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感,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屋顶,紫铜的屋面,无部不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气。饭店内部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还有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于一个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相交融的殿堂。

  中国银行大楼

  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大楼分为主楼和次楼。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这些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让后人得以继承和发扬。

  怡泰邮船大楼

  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口,有一座看似平常但又富有趣味的建筑,它就是怡泰邮船大楼即“格林邮船大楼”。该楼高7层,另有2层地下室。坚固厚实的花岗石拱券大门旁是古典式柱子。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雅致美观,整个大楼外立面简洁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正金大楼

  建成于1924年,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大楼底层用大型石块贴砌。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二至五层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显示出古典风采。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怡和洋行大楼

  自从1943年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此后英商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第三层有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

  东方大楼

  即现在的市公安局交通处大楼原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场所。设计师用豪华浮夸的手笔,在教堂和宫殿中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结为一体,并用短檐、波浪形墙面、重迭柱及壁画,使建筑物产生神秘的宗教气氛。大楼强调立面装饰和处理,尤为注重建筑自身的比例。其上面是贯通的爱奥尼克巨柱,两侧厚实的墙面横向划分为三段,顶部出檐较深,并有精致的雕刻。底层门窗形成三个高大的楼门,居中是线状的浮雕。另外,大楼在小构体上也精雕细凿,力求完美可谓是巴洛克式的经典之作。英国领事馆

  建于1873年,楼高二层,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楼宇台基较高,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倒是圆拱形。外立面整齐见变化。整幢建筑外立面原采用清水砖,层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现外墙已采用水泥粉刷,大楼东面楼前有大草坪,环境更现优美。解放后,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层设在这里,该社迁出后,由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设在这里。除了上述地处外滩的大厦外,外白渡桥、上海大厦、俄罗斯总领事馆以及气象信号台与外滩的这些建筑浑然一体,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万国建筑博览”的画卷。

  外白渡桥

  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1970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跨度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车流量很高。因它处于旧时的外摆渡处,人们过桥不付费,故称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

  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主楼原名“百尧江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现为三星级宾馆,饭店设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六国特色高级套房,曾接待许多国家元首及中外游客。

  俄罗斯总领事馆

  位于外白渡桥北侧,苏州河与黄浦江会合处。该楼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4平方米,楼有四层,带阁楼。底层一半置于地下,地面上露出2米高。大门两旁有古典式双立柱,第二层、第三层有圆拱式和平拱式窗框,窗户之间有壁柱。屋顶为双折四坡式,屋面有弧线尖顶窗户,西侧楼顶有二层楼高的了望塔一座,绿色铁皮穹顶,沿江有堤岸,东侧建有六角凉厅,可观赏黄浦江、苏州河会合处的景色。

  气象信号台

  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

  最好乘公交车经过外滩时,那些银行的名称都能尽收眼底

太古洋行(Swire)是一家老牌英资洋行,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的贸易。今天的太古公司业务遍布四大洲,主要集中于于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澳大利亚和美国,所涉及范围广泛,由航空和船务,到多种制造及工程业、饮料、地产、冷藏、保险、农业及零售等,包罗万有。其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多用太古(Taikoo)名称。

太古集团的母公司英国太古集团有限公司(JohnSwire&SonsLtd)是一家英资公司,其历史可追溯至180多年前,即1816年。创办人JohnSwire(1793-1847)是一位布商,经营纺织厂在十九世纪初,羊毛业开始衰退,这使年青的JohnSwire决意转往利物浦创业。JohnSwire的业务主要环绕着他的老本行-纺织业,在他经营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1860年到1861年,JohnSwire的后人转向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经营地-新崛起的中国,从那里进口茶叶和丝绸,并出口纺织品至中国。但中国与英国遥遥相隔,加上中国的代理商做生意缺乏朝气,兄弟二人不久便欲进行直接交易。就在此时,JohnSwire的一位老朋友跟他接触,那是利物浦的一名船主AlfredHolt。Holt是当工程师的,他曾设计一种新汽船,并打算利用这种船,抢去运茶船由利物浦至远东的业务。在他的游说下,Swire轻易答应投资于他的OceanSteamShipCompany(其后易名BlueFunnelLine),而Holt则让Swire成为其中国代理,Swire必须在上海设立自己的办事处。Holt的提议使JohnSamuelSwire深受鼓励,于是在1866年末前赴上海。在同年12月4日,《华北日报》有一份小通告,大意是宣布一名为Butterfield&Swire的公司已经成立。为配合当地传统,JohnSwire亦为公司起了一个“洋行”名字“太古”代表规模庞大、历史悠久。事实上,在远东区内,“太古”这个名字至今仍是广为人知的。

到了70年代,太古已于日本横滨、中国多个港口和香港设有分公司,另外亦以SwireBros的名字于纽约设立一间办事处;而英国的总部则由利物浦迁往伦敦。抵达上海后,JohnSwire惊觉在长江流域航行汽船有一定的潜力,当时长江是西方与中国内陆通商的唯一通道。AlfredHolt及其位于苏格兰格林诺克的克莱德造船厂Scotts&EngineeringCompany的支持下,Swire购入一间刚破产的长江汽船公司及其两艘旧式明轮船Tunsin及Glengyle,并于1872年成立太古轮船公司。

90年代,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工作日益繁重,早期曾代表多家位于沿岸小港口的银行,因此太古一度印行自己的“钞票”-实际上是用纸张印行制的“银票“,持有银票的人可以向公司提取银票的面值。另外,B&S很早便开始从事保险业务-其在英国的众多合伙公司包括皇家保险和GuardianRoyalExchange的前身。到了一九零零年,公司以太古的名字在上海拥有最大规模的火险业务及相当庞大的海洋及意外险组合。 1910年到1914年,原有的合伙协议期满,JohnSwire&Sons变为一间有限公司,首任主席为JohnSamuelSwire的儿子Jack(1861-1933)。在其后十年,船务方面出现相当大的发展,有需要不断扩充船队的规模,这促使Butterfield&Swire另辟一门新业务,于1934年在上海开设一间漆油及光漆厂。

1980年至2000年,自80年代开始,太古集团亦开始于中国内地作再投资,其中多次与国泰航空的主要股东中信泰富公司(中信泰富)携手进行,与该公司合作超过十年,并享有丰硕成果。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饮料及制造方面,这些业务让集团在中国的现代工业界建立稳固的根基。这样的发展一直延续至90年代,当时集团于厦门成立首间合资经营的飞机大规模维修厂。到了1994年年底,太古公司分别与卜内门、嘉士伯和泰莱签订合营协议,开始在中国内地发展漆油制造、啤酒酿制及炼糖业务,而集团的贸易业务亦在中国内地发展起来,现时贸易业务包括销售锐步及Rockport等一系列有牌子运动鞋,以及富豪汽车及货车。

太古在国内较多人认识汽车业务为全国分销富豪房车。其实太古于香港和台湾也有汽车销售业务。分销品如下:瑞典富豪、德国大众、西班牙西亚特、意大利法拉利、玛莎拉蒂、韩国现代和起亚等。

香港太古集团有限公司是母公司英国太古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亦是在香港上市的太古股份有限公司(SwirePacificLtd)的控股公司。太古集团于1870年在香港开设办事处,现主要经营航空、房地产、贸易、实业、旅游和船务。太古汽车集团是VOLVO(富豪)轿车在台湾、香港及澳门的独家代理商。太古企业有限公司于1993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是香港太古集团旗下的香港太古汽车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为VOLVO(富豪)汽车在中国地区主要代理商。VOLVO(富豪)汽车是最具实力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之一。太古企业有限公司在北京、大连、广州、上海及20多个大城市都有专卖店和展厅,最近又将在深圳、厦门、成都开设展厅。太古企业有限公司不断致力于完善其销售和售后维修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并已在中国建立了数十家特约维修服务厂,以便能最好地服务于客户。

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叫中国通商银行。现在称之为“外滩六号”,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银行。它是一幢具有英国哥特风格的“市政厅式建筑”,装饰上带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精致的小楼仅有四层,却是外滩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最初是美商旗昌洋行的产业,后为官办的轮船招商局购得。

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叫什么名字

中国通商银行虽然名义上属于商办银行,其实是奉旨成立的官商性质的银行,所有的决定权都在盛宣怀一个人的手中,而银行的创办人和大股东还有叶澄衷、严信厚和朱葆,中国通商银行在发展期间,其实遇到过不少难题,但最后都得到了解决,之后发展越来越好。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银行法令还有规则,因此这家银行的管理和营业规则全部都是参照外商银行,汇丰银行就是他们的参照标准,此外,中国通商银行的总经理是一位洋人,他推出的货币上面印有中文和英文两种,等到了新中国成立,银行被人民政府接收,成为了一家公私合营的银行。

标签: 大楼 外滩 太古 上海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