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阶级史观看,他们都不算是明君。维护的都是占人口比重很小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按照文明史观看,那就有不少明君了。打分排名是在很困难。
三代以前 传说中的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贡献主要是维护了早期部落联盟的统一与稳固
夏 禹算一个 ,主要是治水。 少康算一个,中兴了夏,夺回了政权
商 汤算一个,立了国。盘庚算一个,迁都让商中兴。
周 文王吧。主要为周立朝奠定基石。
秦 始皇帝向来饱受争议,但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并采取了 许多措施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实是千古一帝。
西汉 文帝,景帝,文景之治为武帝大展雄才做了最有效的保证。武帝雄才大略,用军事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东汉 光武帝 光武中兴让东汉繁荣超越西汉。
三国 宽泛一些的话曹操算一个,稳定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尸横遍野的局面。
两晋南北朝 严格意义上没有,都在极力搞分裂。。
隋 隋文帝 开皇之治居然繁荣到杨广十数年都没败光,以致唐也能沾点光。
唐,太宗,贞观之治,使唐成为亚洲各国学习的对象,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繁荣。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是唐的顶峰。还有不得不提的武后,她承前启后,她在位期间,全国户籍较贞观年间多了数倍,不得不令人称赞。
五代十国里论武功不少,论搞分裂能力的也不少,大概只有后周柴荣可称明君,本人认为他不输唐太宗,可惜英年早逝,不过7年让他彻底奠定了统一的趋势。
两宋 本人认为无人可称明君。北宋经济繁荣,却屡败于辽,西夏,金,南宋就更别提了。
元 有作为的少有文治,正所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明 太祖,成祖,无非是为后世奠定了几乎无可修改的完善的制度,法律体系。
清 圣祖康熙 世宗雍正 高宗乾隆,康乾盛世么。但不得不说康熙在其中居功至伟,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三藩,台湾,蒙古,沙俄,西藏,这些曾经或将要威胁中原王朝的势力都曾败于他之手,若不是文字狱,他会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
都是自己打的,绝对没有半点复制,但也应有不少遗漏之处,要想查明白,去专门的网站或去查专业书籍吧~!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唐宪宗李纯,唐宣宗李忱,唐武宗李炎;这是唐朝的明君,并且功绩也是十分卓著,手段也非常高明;先一个个看,1唐高祖李渊观其一生,李渊平定势力,创开元宝通,制律法,多为军事上的功绩但是他开创“武德之治”百姓较为安定;2太宗皇帝李世民,不用多说千古一帝加上凌烟阁24功臣,唐朝的top1,他也是影响世界100位帝王的其中一位,开创了“贞观之治”;高宗皇帝李治,他的懦弱是因为自己病重期间怕掌握大权的老婆,但李治的功绩绝对不亚于其父,他从不怠政,勤政爱民,而且他开创了“永徽之治”并且“永徽之治”比肩“开元盛世”,大于“贞观之治”,并且唐朝在此期间面积最大,国力最盛,唐高宗文武兼备,也是位明君;3唐中宗李显,“六位帝皇丸”有这么深的背景,可是没能继承他爹唐高宗的勤政,也没继承他母亲武则天的手段,所以平平一生,但是他把养女金城公主嫁往吐蕃和亲这点还是较为明智的;4唐殇帝李重茂,傀儡一个,尽在位几十天就让位了;5唐睿宗李旦,他才思敏捷,善于书画、工笔,但是武则天处处压迫,使他无法发挥自己,所以既无功也无过;6唐玄宗李隆基,前明后昏,前期“开元盛世”后期“安史之乱”,要早死20年他就是圣君了;7唐肃宗李亨,典型怕老婆,怕太监的皇帝,自己也是在忧虑和不安中死去,但是他收复失地,安置百姓还是算是个小明君,只能算是半个明君;8唐代宗李豫,绝对的明君,文武都有建树,其实他的谥号本来是“世宗”的后来避讳祖宗所以改了“代宗”可见他的功绩,而且他在位期间提倡百姓为先的思想治国,给安史之乱彻底收了个尾,致力于发展,是位明君;9唐德宗李适,只能算半个明君,前明后昏,刚刚即位的时候手段高明,心怀大志,勤恳治国,躬行节俭,平定势力,抑制宦官,选贤任能,打击南诏,联合吐蕃,在位后期就不行了,压榨百姓,所谓的《卖炭翁》说的就是唐德宗时期的弊政;10唐顺宗李诵,在位几个月,身体不好,但是他节俭从事,才思敏捷,善于书法射猎,但是身体不行,搞出来个“永贞革新”打算光复李唐结果被太监和守旧派镇压,最终撒手人寰;11唐宪宗李纯,绝对的明君,而且是大作为的明君,要知道“元和中兴”是让衰败的唐朝上升一个大阶段的振兴,他也是效仿太宗皇帝治国,勤奋读书,手不释卷,但是他尊崇佛道有点抹黑了,但绝对是唐朝后期罕见的明君;12唐穆宗李恒,缺乏远见,而且任人不能,断送了元和年间的中兴,昏君;13唐敬宗李湛,比唐穆宗更加昏聩,而且醉心于游乐,昏君;14唐武宗李炎,他开创“会昌中兴”,使得唐朝暂时回归正轨,兴起毁佛运动以充国库,明君;15唐文宗李昂,你说明君吧他又没做什么大事,你说昏君吧他也不昏聩,但他崇尚节俭,属于唐朝的“道光皇帝”,十分的节约,他约束大臣不得游乐不得大肆开销,勤俭治国,最后打算通过“甘露之变”消除宦官,但是消息走漏到仇士良的耳中,最终失败,他的能力不够,有心无力,如果放到盛世局面会是位明君;16唐宣宗李忱,“大中之治”是唐朝最后一个治世,是唐朝最后的余光,他被百姓称为“小太宗”并且勤奋治国,勤政爱民,仿佛看到了当年唐太宗治国的身影,但是他沉迷丹药,最终没到50岁就去世了,明君;17唐懿宗李漼,又是一个前明而后昏的皇帝,在位前期发展出了“咸通之政”致力发展,在位后期昏聩不明,最终各地藩镇揭竿而起;18唐僖宗李儇,一直在逃,而且喜欢马球,直到临死前才知道要振兴唐朝,但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体弱多病况且唐朝当时无力回天他也做不到什么了;19唐昭宗李晔,可惜了,一代明君,他终于把宦官消灭了,但是朱温等人的势力太大,他手里只有不到10万部队,周围那么多起义他管不了,但是他要是活在唐朝盛世那绝对是一位明君;20唐哀帝李柷,末帝没有办法,更何况年龄小,无功无过,傀儡一个。
唐朝第二位皇帝 , (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 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 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 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生平 > 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 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生于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宋金刚、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此后,李世民与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间互相倾轧,分为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李建成、李元吉为一派,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随李世民为一派。大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将领李靖、徐世绩、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强迫高祖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5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徵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丰功伟绩 > 不拘一格用人才,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个 机构之间权力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危害与影响;>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让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3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3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3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对高句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胜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 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 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於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古代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基础;>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 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唐太宗能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