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L这些才是层,s、p、d是亚层,不能混为一谈。
亚层其实是在每一层中继续细分下去,因为即使在同一层中,电子的能量也不完全相等的。这样就再划分亚层来区分这些能级高低。s是最低的,只有一个轨道,因而只能容纳两个电子,p比s稍高,有三个轨道,可以容纳六个电子。再往上就是d、f等亚层了。d亚层有5个轨道,f亚层有7个轨道。
像2s2
2p3
表示第二层中的s轨道有两个电子,p轨道有3个电子。总的看来第二层就有5个,这个就是氮元素。
上面的答案都不正确
s
p
d
指的是电子层的亚层轨道
而不是指电子层
二楼所述的电子层表示为K
L
M
N
……
比如说第一层轨道(K)
只有s亚层
而s亚层只有1个电子轨道
形状为球形
只能容纳两个电子
所以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
H是1s1,He是1s2
类似的
p亚层有3个轨道
形状为沿xyz三条轴的纺锤形
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
d亚层有5个轨道
最多可以容纳10个电子
以d亚层作为外层的都是过渡元素
而镧系和锕系元素中所标出的f亚层
有7个轨道
最多可以容纳14个电子
电子一般从s轨道开始填充
因为它的能量最低
然后是p
d
f
但是也有特殊的状况
大多数元素的电子填充规律可以用Pauli(泡利)不相容原理、Hunt(洪特)规则以及能量最低原理来推测
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在元素周期表上每一横行叫做周期元素在那个周期是元素的电子层数决定的!所以元素周期表只有7个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上每一纵行叫做族元素在那个族是元素的电子层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电子层但上述规律也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所有元素,副族元素中就有原子不符合此规律,如第46号元素钯位于第五周期却只有4个电子层。
电子在原子中处于不同的能级状态,粗略说是分层分布的,故电子层又叫能层。电子层可用n(n=1、2、3…)表示,n=1表明第一层电子层(K层),n=2表明第二电子层(L层),依次n=3、4、5时表明第三(M层)、第四(N层)、第五(O层)。一般随着n值的增加,即按K、L、M、N、O…的顺序,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电子离原子核的平均距离也越来越大。电子层可容纳最多电子的数量为2n²。
电子层不能理解为电子在核外一薄层空间内运动,而是按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远近来划分的。
参考资料:
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规律是2n^2
n是电子层数
如果是三层
那就是29=18
也就是说这第三层排完18个电子才到第四层
但K
Ca
不是这样
他们分别是2
8
8
1
;2
8
8
2
1原子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铌Nb:2,8,18,13
钼MO:
2,8,18,13,1
钯Pd:
2,8,18,18
Uuu:2,8,18,32,32,18,1
Uub:2,8,18,32,32,18,2
Uuq:2,8,18,32,32,18,4
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状态是相当复杂的。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和自旋状况。科学实验还告诉我们,在一个原子里不可能存在着电子层、电子亚层、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和自旋状况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这个原理叫泡利不相容原理。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知道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根据这一点,可以推算出每个电子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以上已经提到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就是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能量最低的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也就是尽可能使体系能量最低。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指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后来经量子力学证明,电子这样排布可能使能量最低,所以洪特规则也可以包括在能量最低原理中。
3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从化学的观点来看,金属原子易失电子而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跟电子结合而变成阴离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显然跟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的强弱主要与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等有关。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为电子层数)
n=1时,即K层最多容纳2个;n=2时,即L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8个;n=3时,即M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18个;以此类推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次外层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19号元素钾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1而不能排布为2,8,9,否则违背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规律
最外层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答案d
解析: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sup>2</sup>(n为电子层数),则k、l、m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
k:2×1<sup>2</sup>=2
l:2×2<sup>2</sup>=8
m:2×3<sup>2</sup>=18
由此可知a选项正确.
测量结果表明,有不少学生误选了d.他们的思路是:有时m层电子数少于l层电子数,如na、mg、al、si、p、s、cl等;有时m层电子数等于l层电子数,如ar;有时m层电子数大于l层电子数,如mn、fe、cu、zn等.产生这种错误思维的原因,恰恰是忽略了题干中“最多”二字的结果.那么,若去掉了题干中“最多”二字,无疑增大了试题的难度,其答案就应为d了.
思路导引:根据2n<sup>2</sup>解.
物质是由一些微粒构成的,电子层是原子中的,原子是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的,核外电子是高速运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轨道,我们叫做电子轨道
由于电子高速运动,当他运动起来就感觉是一层一层的,可以说是电子层,也就是电子的分层分布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的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通过对许多种元素的电离能分析,人们发现,电子可以分成能量相近的若干组电子,每一个电子组即为一个电子层。依据能量由低到高,电子离核由近及远,依次称为1、2、3、……电子层,分别用符号K、L、M、N、O、P等表示。电子层又叫能层。电子层不能理解为电子在核外一薄层空间内运动,而是按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远近来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