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歆艺袁弘这一对,到底是真恩爱还是秀恩爱?,第1张

这个真的说不准,可能是真的恩爱,也可能是假的吧,明星们的生活咱们谁也说不清楚。

在娱乐圈里。张歆艺和袁弘已知是偶像夫妻的人设,在相关报道里看的最做的就是他俩在秀恩爱。被广大网友当做模范提倡,特别是袁弘日常宠妻,更是引发网友疯狂点赞。不管是奶声奶气的给张歆艺撒娇、打电话,还是充当理发师给妻子剪头发,还是费尽心思淘到奥黛丽赫本的亲笔签名照送给张歆艺,亦或是亲自下厨给张歆艺煲鸡汤送惊喜……袁弘每一个细小有爱的举动不仅引发观察室的朱丹、傅首尔、李诞等人哀嚎一片,也被观看节目的人称赞不已,网友多数将袁弘标记为“绝世好男人”。

有一档综艺节目叫《做家务的男人》,在这个节目里,又可以看到他俩在观众面前大大的秀恩爱的。节目中,张歆艺乘飞机来探袁弘的班,袁弘又玩起了日常送惊喜模式——为妻子煲好了鸡汤,并藏起来,装消失(实际上就在隔壁监控室内观察妻子进门后的举动)。俩人正在打着电话呢,袁弘忍不住冲进门来给老婆惊喜,结果竟然忘记了房门密码。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秀恩爱,没说两句话,袁弘的一记捧脸杀再次让观察室的成员们大叫不已。同时,这个过分亲密的举动也成为本次节目观察室嘉宾的讨论焦点。

其实大家也都清楚,录制综艺节目是有剧本的,它会贯穿整个节目的总线,来提高观众的观看兴趣。袁弘与张歆艺夫妻俩都是演员出身,二人的演技说真的都还不错。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二人把节目当做一部生活的戏来演,那也是演出了高度。如果没有一点儿真感情在里面,想必也不会这么自然。

礼县八朵金花是指礼县境内的八个著名景点,它们分别是北斗山、黄龙洞、百家洞、天河岩、石门山、石头寨、金丝峡和鼓楼。

北斗山位于礼县县城北部,是一个海拔约1800米的山峰,山峰上有一座观音寺,又称北斗寺,寺内供奉着千手观音像,是礼县著名的佛教胜地。

黄龙洞位于县城东南部,是一处天然溶洞,洞内有大小不一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形态各异,非常壮观。

百家洞位于县城东北部,是一个山洞群,洞内布满了钟乳石和石笋,景色十分美丽。

天河岩位于县城南部,是一处自然景观,由巨岩和清澈的山泉组成,是一处旅游度假胜地。

石门山位于县城西北部,山势陡峭,山上建有石门观音寺,寺内供奉着观音像和释迦牟尼像,是礼县的又一个佛教胜地。

石头寨位于县城西南部,是一处古代建筑群,主要由明代的城墙和楼阁组成,是一处文化遗产。

金丝峡位于县城南部,是一条峡谷,峡谷内有清澈的河水和奇特的岩石景观,是一处旅游胜地。

鼓楼位于县城中心,是一座明代建筑,建于公元1509年,是礼县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该县的标志性建筑。

以上八个景点各具特色,是礼县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该县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问题一:如何为祖先烧纸钱求解答 春节、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最好是在这四个节日提前几天烧,

因为过节都是要提前采购的,人间如此,

阴间也是一样,

烧纸不写具体的名子也是可以的,

写上“某门历代祖宗收”,

这样你家的祖先就可以收到,

但一定要用表文写上才可以收到,

还在鬼道的祖先自然可以用这些钱来买东西,

没钱花的鬼看到别人家子孙给送钱花都是很羡慕的,

烧纸时先拿三张给圈外的孤魂野鬼!

因为纸钱中国鬼道众生所用的货币,

需要让阳世间的人来烧才可以生效,

每个家族的祖先都是有在鬼道的,

所以后代给祖先烧纸天经地义,

阴间也有要饭的规,

这多半是生前无德,

后代没有祭祀的,

如果后代有这个能力而不去送钱,

祖先沦落到要饭的地步,

就属于子孙不孝,

也有祖先找子女要钱的,

一般都是会梦到的,

但是有些断灭论者梦到了也不会予以理睬,

这样的话祖先可能会无可奈何,

但是他们也是有办法的,

可以趴人身上,

被附的人就会很难受,渐成病灶,

去医院也解决不了,成为中西医治不了的病

问题二:给祖先烧纸钱怎么落款 某某人(名字)敬奉某某(辈份)祖上

问题三:给祖先烧纸钱封条怎样写 上写祖先名字,下写你的

问题四:给老祖宗烧纸钱怎么称呼,爷爷,奶奶,外祖父 如果你的爷爷姓李,奶奶姓王,王素珍,,,就写:故祖考李公讳爷爷的名字,在讳字的左边写一个,妣字,下面写上:王素珍,老儒人,,爷爷名字的下面写上,老大人位下。。。。。外公姓张,,故外祖考张公讳某某老大人位下。

问题五:给过世的人烧纸钱怎么写 念力到,财就能化过去。形式不重要,写什么都行,不过据反映,效果最好的就是自己发愿亲手折的元宝或裁剪的纸钱。

问题六:十字路口给祖先烧纸怎么写 写上地址,谁收,写清名字,落款写比如说,儿子某某某,最重要的写上风公寄,烧的时候画个圈,在自己家的方向留个口,烧的时候纸别出圈,对了,写寄地址的那沓烧给风公,也就是寄信人,嘴上念念,有劳风公了钱一定带到。

问题七:给祖先烧纸钱是上午好,还是 按照民俗及佛教道教的要求,都是在午时过后。

不过烧纸钱这就是迷信呢!对祖先没有一点点作用,给自己就一点心里安慰而已。真正有帮助的,是为祖先持咒念经,为他们消除业障、祈福消灾,不仅不花一分钱,而且效果比你烧100万元的纸钱都要好。

――不过你要一定去迷信的话,根据民俗,烧纸及上祭品的时候念叨亡者或你要送给他的名字,他们就可以收到。如果你需要正规的祭祀仪轨,我也发在下面供你参考:

一、上供(五供、五谷、五果):

1、摆香案,神佛像居中,前面摆五供(香炉1具居中,插三枝香;左右2花瓶,插鲜花三枝或五枝,以单数为宜;左右烛台一对,插红蜡烛。合称“五供”)。

2、五供前面摆五谷(五种颜色的谷物,如大米、黑豆、绿豆、黄豆、花生等)、五果(五色水果如苹果、橘子、香蕉、葡萄、梨子等),三杯清茶等,切记不可以放荤腥,否则有损神佛福德(因为成神则“不食人间烟火之物”)、也损害自己的福报。

二、点香(三枝香即可)。这个仪式一定是最先开始的。

三、跪拜(三叩九拜)

四、念祭文(这个可以简短的说明祭祀的原因)

五、献花;

六、献果;

七、献酒(若是佛教仪式,此处改为献茶。一杯清茶即可)。将酒或茶从左到右洒在地上,同时心里念神佛祖师的姓名。

八、礼成。

问题八:祭祀祖先的冥币包装袋怎么写好看 和人与人寄邮包的格式是一样的,如:寄XXXX收 就可以了,记住不用写是谁寄的

还有就是寄到你祖先入土前生活的村庄或社区就可以了,我家人给祖先烧纸钱就曾用的是这种方法

问题九:特急:给先人烧包应该怎么写?(就是烧纸钱)男/(女)的各怎么写? 第一行,空二格。今逢△△之期虔具信袱共○○包奉上第○包奉第二行,不空格,写在正中,字体要比第一行大。故显考妣讳○○老大安人正魂性名下收用第三行,写在下三分之一处。孝男(女)○○○叩第四行,高于第三行处。天运年○月○日○火化备注:第一行三角形处写中元、圈处写共多少包,第二行中考、大、魂为男性用字,妣、安、性为女性用字。 追问: 有没有?这个我看过了! 回答: 答案是复制不上去的。 追问: 你教我怎么写吧,是我奶奶的。 大概怎么写,写了我给分你! 回答: 我给你找的相关资料,你自己参考,这种东西不可以瞎写的,我可不敢啊。如果是烧纸钱的话,需用9k白纸;如果是烧锡箔,外面有卖一种专门的红纸袋,按纸袋上面的空格,写上“某某收用”(中间竖写),“阳上某某敬献”(左边竖写),“袋奉欧年某月某日焚化”(需写阴历日期,右边竖写),装完纸袋要记得封口,否则就收不到了。烧白纸的话也要拿一个纸袋装好封口,上书亡人名讳即可。相关知识: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K灰、枥 的感言: 谢谢,虽然还不怎么会,但是谢谢你。辛苦啦。3Q3Q~~~!

问题十:给过世的亲人烧纸钱地址该怎么写还有我家老人年前离 烧冥币等迷信用品是逢鬼节怀念已故亲人祖先而已,写什么说什么逝者永远不会知道,知道的是活人的心理平衡罢了。

这个剧种是在民间业余演出中发展起来的。50年代初,各地农村都有过“一勾勾”业余剧团,其中,以禹城县扬官营村的张志杰、张洪学和齐河县麦坡口的焦连琨等人组织的“一勾勾”剧团最为著名,演职人员共有10余人。1955年该团代表临邑参加了山东省业余戏曲会演,演出剧目是“东秦”,省广播电台为张志杰、张德俊演出的《三堂》唱段录了音。1957年又以临邑县一勾勾剧团的名义在济南市振成舞台演出,引起了文化部门和临邑县宣传部门的重视。为保留和发展“一勾勾”这一地方剧种,1959年秋,“一勾勾”剧团由临邑县政府接管,省文化厅备案,新招收学员20名,加原有人员共43名,至此正式成立了临邑县“一勾勾”剧团。当时主要的演出剧目有:《西秦》《坐楼杀惜》《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演员有:唱青衣的三十二坛子醋——焦连琨,唱花旦的剜心刀子——王力友,唱青衣的大白桃——赵传喜,胡生——张丙道。

1960年至1962年间,由于自然灾害,部分老艺人离团,临邑、济阳分县,人员浮动,演出困难,经济收入差,是剧团最困难的时期。为改变剧团的被动局面,1962年春天,县文教局派张承跃同志任团长,并相继选派了音乐专业干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演出实践,情况大有好转,经济收入可观,演员情绪逐步高涨。经过半年的时间便购置了新的服装道具、舞台设备,为剧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从1962年到1965年,相继排演了古装戏《胡林抢亲》《王小赶脚》《拾玉镯》《三进士》《女驸马》等,现代戏《迎春花》《刘胡兰》《洪湖赤卫队》《前沿人家》《巧遇》《社长的女儿》《丰收之后》《夺印》《三世仇》等十几个大中小型剧目,很好地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1965年,该剧团自编自演的现代戏《红梅》参加了省会演,得到地区的大力支持,剧团的精神面貌和演出阵容焕然一新,演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勾勾”剧团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主要演员有:花旦龙传英、小生邝淑云、花脸杨富元、老旦王素珍、胡生张端会、老生陈书宝、青衣朱秀芳等艺术名人。在音乐唱腔和伴奏设计上也有所创新和提高。新创新了流水板、散板、紧拉慢唱等板式,从多方面吸取其他剧种的唱腔、曲牌加以融化,为己所用,大大丰富和提高了“一勾勾”戏曲音乐的表现力。演出区域鲁西北平原各市县城乡,影响力很大。“一勾勾”剧团的演出深受齐鲁大地观众的欢迎,当时排演的《巧遇》戏仅在潍坊市连演15天,场场爆满,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由于种种原因,1971年“一勾勾”剧团与临邑县河北梆子剧团合并,也就是老艺人们所讲的“勾梆联合”,成立了京剧团,演员们被分配到各工厂并从事了其他的工作。至此“一勾勾”剧团被解散。

自从1971年“一勾勾”剧团宣告结束以后,“一勾勾”戏曲唱腔冷淡了30年。2001年秋天,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文化与生活》来临邑对“一勾勾”剧种进行采风活动,并邀请了部分演员在兴隆镇进行了演出,还在德州给部分演员录音录像,受到表演艺术家们的高度评价。然而,这个举动并没有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直到2005年8月份,在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建设文化临邑的大框架下,临邑县文体局开始着手申报整理“一勾勾”剧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自上世纪70年代初,临邑县一勾勾剧团被强行改为京剧团,许多著名演员流落民间,一勾勾剧种就开始败落,如今几乎濒临灭绝。现在'一勾勾'剧团的老艺人大部分都已谢世,能登台演唱的已经寥寥无几。再加上'一勾勾'剧团流传于民间,文字记载的东西很少,唱腔以口传心授为主,如不及时整理、发掘,将会消失殆尽。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一勾勾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勾勾”其实叫“一讴吼”

初次听到“一勾勾”的名字,记者觉得很奇怪,怎么会取这么怪的名字?“一勾勾”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对“一勾勾”情有独钟、多年研究“一沟沟”的专家、临邑县文化馆秦一舟馆长介绍:“一勾勾”是由我省聊城高唐县一带的鼓子秧歌衍化而来,形成于清朝中叶,在那时临邑一带已有老人们组成的班社,并带徒传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高唐的鼓子秧歌是一种民间演唱艺术,演唱者腰挎花鼓,自己打鼓演唱伴奏,后来发展成登台演出,并采用四胡为伴奏乐器,发展为戏曲形式,人称“四根弦”。行当有青衣、花旦、胡生、小生、花脸丑等。“一勾勾”戏的演员多为民间流散艺人,一般利用春冬农闲季节组织演出。演员一般是白天劳动晚间唱戏,所以乡人常称之为“锄草班”。

谈起“一勾勾”的名字的来历,秦馆长笑了。他透露,关于“一勾勾”名字的来源有两个版本:一是说“一勾勾”的名字来自“一讴吼”。由于“一勾勾”的唱腔中带有一讴或一吼,演唱中一讴吼、一讴吼的,时间长了人们就把它说成了“一勾勾”。另一个版本则说:“一勾勾”代表了鲁西北及周围区域的说唱风格,曲调质朴自然、活泼,是当地劳动人民自然流露心声的一种唱腔。在鲁西北曾有“听见一勾勾唱,饼子贴在门框上”之誉,形容它像钩子那样动人心魄,把人们一一勾住不放,“一勾勾”也由此而来。

想听“一勾勾”不容易

听了秦馆长的介绍,记者很想听一下“一勾勾”。秦馆长却为难地告诉记者,临邑已经没有“一勾勾”的演出团体了,只是在兴隆镇的王孝吴村和齐河的麦坡口还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会唱“一沟沟”,在临邑县城已经有几十年听不到“一勾勾”了。在记者的一再请求下,秦馆长答应给联系一下还住在县城、曾经是“一勾勾”演员、上世纪七十年代被迫改行当工人的一位61岁的老艺人邝淑云。

在县城大马路边拐了几条胡同,终于在胡同尽头找到了邝淑云的家。正在家里蒸着馒头的邝淑云,听说记者是来采访“一勾勾”的,很是热情,马上放下手头的活儿,跟记者聊了起来:“俺是1959年14岁时考到县剧团学习‘一勾勾’的。俺们那批一共要了十几名学员,我当时学的是小生。俺们那批人后来都改行了,现在曾经在剧团呆过的在临邑的一共还有不到20个人,有些人还回了原籍。”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的演出盛况,邝淑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那时俺们剧团去淄博演出,一天要演出3场,剧场里天天满员,当时演员一出场、刚开口,观众就喝彩不断,不让下场啊。”

记者想请邝老师唱两段“一勾勾”听,邝老师摆着手说:“我都有快40年没唱了,现在唱整出剧目已经不行了,只能唱几个唱段。”邝淑云不好意思地介绍,“你是第一次听‘一勾勾’,若不找个伴奏听起来不好听,会给你留下不好的印象,但现在找个能给伴奏的人都不好找。”秦馆长想了想说:“还是把临邑师范的杨正利老师请来伴奏吧,他会拉‘一勾勾’的特色伴奏乐器四胡。”

“一勾勾”曾经很红火

在等候杨正利老师的时候,邝淑云和秦馆长又跟记者谈起了“一勾勾”的发展史。他们介绍,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这种深受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十分重视,上世纪50年代初组织了第一个“一勾勾”剧团,共十余人。1955年,该剧团代表临邑县参加山东省业余戏曲会演,引起上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为保留和发展“一勾勾”这一地方剧种,1959年秋,由临邑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临邑“一勾勾”剧团。1960年至1962年间,由于自然灾害,部分老艺人离团,这是剧团的困难时期。由于领导重视,剧团在艰难中得以保留下来。1971年与临邑县河北梆子剧团合并,成立京剧团,至此临邑县“一勾勾”剧团宣告结束。 邝淑云介绍,“一勾勾”有传统剧目70多个,主要有《东秦》、《西秦》、《坐楼杀惜》、《梁山伯与祝英台》,《胡林抢亲》、《三进士》、《女驸马》等。从1962年至1965年间相继排演了现代戏《迎春花》、《刘胡兰》、《洪湖赤卫队》、《前沿人家》、《巧遇》、《社长的女儿》、《丰收之后》、《夺印》、《三世仇》等十几个大中小型剧目。1965年自编自演的现代戏《红梅》参加了山东省会演。期间,演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大部分学员成长起来,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其中邝淑云(小生)、龙传英(花旦)、杨富元(花脸)、张端会(胡生)等演员广受当地观众欢迎。

“一勾勾”在流传的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老百姓心目中的明星,比如“三十二坛子醋”焦连坤,“剜心刀子”王力友,“大白桃”赵传喜,“二姑娘”龙传英,每个绰号都代表着这个演员的演唱和扮角风格。比如龙传英,她有一种适合这个剧种的特殊嗓音,她的音色优美,音质坚实,真声度假声自然,婉转流畅,勾勾呼呼,惹人爱听。她所演出的传统曲目《王小赶脚》,唱、白、作、逗,富有民间特色,她所扮演的“二姑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已经忘了演员的姓名,叫她“二姑娘

早期没有留下文字记载

记者看到,杨正利老师拿来的四胡跟二胡差不多,但是有四根弦,弓子一拉要拉高低双音。邝淑云先唱了一段《王小赶脚》,感觉节奏比较舒缓,结尾拐弯较多。而小生唱段《罗成叫关》,就激昂高亢了许多,其中一些当地的土话,让记者听起来感觉特别可爱。

邝淑云介绍,“一勾勾”所使用的舞台语言是德州、聊城一带的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相比,除在四声调方面的差异外,在某些字的读音上亦有明显区别。如“扔”读“棱”(1eng);“在”读“呆”(dai);“边”读“办”(ban);“肉”读“篓”(lou);“人”读“赁”(lin);“就”读“斗”(dou)等。由于四声调和部分汉字读音的差别,使“一勾勾”具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邝淑云说“一勾勾”剧种原是男扮女妆,无女演员,所以在唱法上男女声无多大差别,唱腔的旋律多在同一个八度内进行。演唱时真嗓吐词,假嗓拖腔,一般为行腔时无字,吐字时无腔,并且在演唱中多有虚词衬字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另外,由于“一勾勾”过去采取的都是口授心传的传承方式,所以没有留下早期的文字记载

濒危状况令人担忧

邝淑云介绍,近二三十年来,“一勾勾”已渐渐地沉寂,几近消失了。她说:“我们这些老演员很是担心,‘一勾勾’剧团的老艺人大部分都已谢世。我们那批学员如今也已60岁左右,能登台演唱的已经寥寥无几。再加上‘一勾勾’剧团流传于民间,文字记载的东西很少,唱腔以口传心授为主,如不及时整理、发掘,将会消失殆尽。我们这些老演员很想集合起来,把‘一勾勾’传承下去,但我们自己又没有能力,一是没有经费,二是没有人出面组织,这种情况让俺们心里很是着急啊

记者了解到,自上世纪70年代初,临邑县“一勾勾”剧团被强行改为京剧团,许多著名演员流落民间,“一勾勾”剧种就开始败落,如今几乎濒临灭绝。虽然这次“一勾勾”申报成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生存状况很不容乐观:整个临邑已经没有人能演唱“一勾勾”的整出剧目,过去流行“一沟沟”的地方没有一个专业“一沟沟”剧团,“一勾勾”的演出更是阔别舞台几十年了。仅有的几个当年曾在“一勾勾”剧团呆过的老艺人,不是改行后已经退休,就是已经回到了原籍。如果再任其自生自灭,不抓紧时间制定保护措施,后悔就来不及了。

标签: 剧团 临邑县 临邑 烧纸 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