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的宛陵名人录

科学网 50 0

宛陵的宛陵名人录,第1张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并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於临安府明庆院开堂。

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於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著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众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於《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於《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於《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於卷末。

1、没有。顺治帝共有十五个妃子,其中并没有以“宛”作为名字的。“宛妃”一说应该是源自网络清宫小说《宛妃传》里的杜撰,女主角“宛妃”的名字为赫舍里清如,但现实中并无此历史人物;

2、顺治帝最宠爱的妃子当然是大名鼎鼎的董鄂妃,即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女。十八岁入宫,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晋封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其另有一族妹也为顺治妃嫔,名“贞妃”。

李宛潓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她有着不凡的智慧和勇气,在她的一生中,她取得了很多成就。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是她从不放弃,努力学习,最终考取了一所大学,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李宛潓也是一位勤劳的女性,她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她也是一位善良的女性,她经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并且慷慨地捐赠款项给慈善机构。李宛潓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她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她的精神也将永远流传下去。

叶, 繁体:叶, 拼音:yè, 五行:土, 笔划:15, 姓名学解释:温和慈善,一生勤敏,耐力强,言多必失,晚年吉祥。 (吉)

宛, 繁体:宛, 拼音:wǎn, 五行:土, 笔划:8, 姓名学解释:秀气巧妙,多才伶俐,温和贤能,出外吉祥,一生英敏幸福。 (吉)

灵, 繁体:灵, 拼音:líng, 五行:火, 笔划:24, 姓名学解释:精明公正,义利分明,中年成功隆昌,名利双收,环境良好。 (吉)

叶宛灵的名字五格数理涵义:

人格23的数理涵义

首领之数兼备智、仁、勇三德,具有立于上位,统率众人之能力。

寡妇之数若为女子,幼少时代病弱,此系首领运,只适于男子而不合女子的缘故,且有首领运的妇人,若子嗣多惠者,夫妻之一方必早死亡。

好色之数多性欲强大,尤妇女容易发生红杏出墙之事故。

地格32的数理涵义

柔弱之数表面虽是柔弱,但内心甚为刚情,所谓极端与极端可能一致的道理。

爱娇之数若为女子,多富于爱娇之质。

温和之数性顺良和平,克集上下之信望,圆满之中权威辉煌。

丰财之数白手可能获取巨财,财帛裕如。

总格47的数理涵义

外格25的数理涵义

爱娇之数若为女子,多富于爱娇之质。

三才配置

三才配置:土火木

吉凶:吉

简批:希望能平稳达成,易成功发展,基础稳固,心身平安,可得幸福长寿的配搭,惟有患脑疾的缺点。

希望能平稳达成,易成功发展,基础稳固,心身平安,可得幸福长寿的配置。但有患脑疾的缺点。(吉)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小聪明博学,兴趣广泛。26岁时,辞亲远游,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后经道士吴筠荐举,入长安供奉翰林。不到三年,李白因感朝政腐败,再度开始漫游生涯。晚年生活困顿飘泊,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李白的诗(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雄健奔放,无所拘束,语言自然明快,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更有道家的自由放达情致,并杂以游侠意念。李白诗现存900多首,有《李太白集》。画面上,李白身着白衣,独自站在江边,眺望着逐渐消失的孤帆远影,超脱飘逸,似正在酝酿诗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大诗人。早年漫游各地。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晚年生活极为贫困。杜甫的诗大多反映下层人民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弊,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后世称为“诗史”。其诗作在艺术上博采前人,融合众长,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今存杜甫诗1400余首,其中《春望》、《北征》、《丽人行》、“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最为脍炙人口。现有《杜工部集》。画面中杜甫衣着简朴,坐于太湖石上,正提笔沉吟。画面突出了对杜甫脸形和颜面皱纹及眼神的刻划。几条皱纹,埋藏着杜甫不幸的遭遇;沉郁的眼神,则流露着伤时感世的心情。

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因其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曾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任。坚决反对佛、道二教,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反对六朝骈俪的文风,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其文气势雄浑,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感情充沛。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独辟蹊径,颇具独创性。现有《昌黎先生集》。画面上的韩愈宽衣博带,拱手正立,显示出为人正直、庄重严肃的形象。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其诗文均为反映现实的力作。寓言讽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是柳宗元的创新。其中的代表作如《三戒》等,文章短小简洁,意味深远,语言犀利,风格严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尤为突出,文笔秀丽清新,描写景物细致生动,极富诗情画意。其代表作如《永州八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有《柳河东集》。画面上反映的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革新运动,被贬南方,在溪边撰写诗文的形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并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一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编辑和整理金石遗文上千卷,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其中金文跋二十余篇,其他绝大部分为石刻跋尾。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松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司马文正公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放矢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诗文有《小仓山房集》的卷。诗论:《随园诗话》16卷,《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篇10卷。尺牍、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好听。

宛,温柔,婉转。在名字中多指人温婉、端庄秀丽之意。妗字取名的寓意是善良、优雅、文静、贤惠。含有父母对女孩子温柔善良、美丽优雅、善解人意的美好希望。字型优美,利于书写,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缓进快出的名字音律,读音朗朗上口,去声收尾契合名字音律用字。

标签: 他的 杜甫 之数 柳宗元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