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字什么名字 林黛玉经历了什么,第1张

1、林黛玉没有字。贾宝玉给她起的“颦颦”,书中很多处叫她“颦儿”。黛玉,就是说女子犹如玉一般晶莹、剔透,黛,指美女,说明林黛玉美得犹如玉一般晶莹透彻,侧面写出了黛玉的纯洁和善良,因为眉如黛,颜如玉,故得此名。

2、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3、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4、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林黛玉名字的用意探究

红楼梦一书中,作者曹雪芹先生对男主角贾宝玉的姓名深赋用意,姓“贾”名宝玉,其意是“贾”通“假”,那作为女主角的林黛玉为什么是姓“林”而名黛玉呢?既然是“金玉良缘”,为什么林黛玉没有象宝钗那样带金而生?为什么作者要“既生亮,又生瑜”有了黛玉还有安排一个宝钗来呢?为什么最后是林黛玉香消玉损命归黄泉,质本洁来还洁去,而让宝玉心目中不是知音的宝钗成亲相厮守呢?众多的为什么,众多的谜团,其实全书的布局和情节是与林黛玉的姓名息息相关。林黛玉的姓名是破读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一、 黛玉为什么姓林

作为红楼梦一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精魂。对她之名,通常的说法是“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黛玉”实乃“黛石”也。很少有人谈到她名的构思内涵与作者赋予此名的深意。

曹雪芹构思的女主角林黛玉为什么姓“林”,这问题看似很浅薄,但如果从曹雪芹笔下人物取名特点以及男主角贾宝玉这方面去分析,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红楼梦一书,大大小小人物众多,作者对这些人物之名颇费心思,用心良苦,或谐音,或暗示,什么贾雨村(假语村言),英莲(应怜),甄士隐(真事隐),连他的一个家人霍起也谐音成祸起,等等举不胜举,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其义也不言自明,贾通假,原是顽石幻化成鲜明莹洁的美玉,假宝玉真顽石。书中一干人及男主人公的姓是有用意的,女主角也就不可能是随意而姓信手而取的,这黛玉姓林大有文章。

根据绛珠仙子(黛玉)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和通观全书情节,笔者以为,为什么在西方?为什么叫灵河?曹雪芹用“西方灵河”是有深意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灵魂的故乡和归宿,是精神的家园和寄托。这里的灵当是灵魂,魂魄来解,也就是“精魂”。这就不难明白,作者之意显然是“林”通“灵”,“林”其实是“灵”,一个灵字,黛玉姓林的谜也解开了。然后,顺藤摸瓜,灵河,灵河,灵魂之河,精魂无数,黛玉只是如海众灵中之其一,其父也就是林(灵)如海了。

二、林黛玉之名是何意

那么,这姓林(灵)与黛玉之名有什么内在关系和脉络相连呢,与宝玉又有什么关联呢?

破解了林字,继续来破解黛字,黛,原指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所谓粉黛也就是指女子。曹雪芹用这黛字是何意呢,难道就这么简单?而且青黑色的黛与后面一个玉字也不相宜,与姓林(灵)又有什么关系呢?知道林黛玉之林原是“灵”后,其实就不难解曹雪芹的用意与苦心了,这黛是谐音“代”字,林黛玉之名的涵义是灵代玉。林黛玉,灵代玉,以灵代玉。作者的深意就昭然若揭了,灵代玉,以灵魂精魂代玉,与宝玉的通灵宝玉相呼应,然后,这仅仅是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一个伏笔,更深层的涵义还在后面。

三、曹雪芹为什么要以灵代玉

曹雪芹笔下为什么要林黛玉这人物以灵代玉?用意何在?

贾宝玉生下来时就口含一块玉,上书:通灵宝玉。贾宝玉的这块通灵宝玉,是红楼梦一书的药引子,是灵魂,小说故事就是依托此顽石幻化而来的美玉而展开。薛宝钗也有一块金锁,上书: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那么为什么作为宝玉知音作为宝玉心上人的林黛玉没有这象征物呢。这里,作者深谋远虑地设计了一块以灵代玉的虚玉,那就是女主角林黛玉。这一块以灵代玉的虚玉,与宝玉的通灵宝玉相呼应。这通灵宝玉中的通灵二字很重要,也暗示和象征着以灵通玉,以玉通灵,从而印证二人的心灵相通,灵魂相萦。

四、曹雪芹为什么要设一块虚玉

曹雪芹为什么要设一块虚玉呢?林黛玉与贾宝玉心心相印,情痴意深,如果作者认为宝玉与黛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最后要共结莲理,那将宝钗那块金锁给了黛玉从生时带来不就了行了吗?

宝钗之金锁,是一个实物,黛玉是一块虚玉,其实这一实一虚,可以探寻出作者曹雪芹的创作思路和爱情婚姻观。

首先,曹雪芹是崇尚精神恋爱的,爱情是至上的,心心相印的情爱在作者眼中是高洁雅趣的,我们来看曹雪芹笔下有关主人公贾宝玉在情爱方面的描写,先看一段幻警所言:

引用:

“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为饰,又以‘情而不*’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知情更*。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人也。”宝玉听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每垂训饬,岂敢再冒‘*’字。况且年纪尚小,不知‘*’字为何物。”警幻道:“非也,*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意*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这里的意*也就是指精神恋爱,但曹雪芹并不排斥肉体之爱。请看一段描写:

引用:

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所以,曹雪芹将林黛玉设为一块虚玉,与宝钗的金锁相对应,一虚一实,一个“灵”秀,一个“肉”美,就是为了将钗黛二人分别作一个完美女子灵和肉的二个化身,本性肉体与精神爱恋的化身。

五、曹雪芹情爱主线的构思

这样,作者的构思意图就清晰地显现了:

男主角贾宝玉,这个名字,上用宝钗的“宝”字,下取黛玉的“玉”字,这个“兼美”的名字,表示钗黛是宝玉一生中的二个女人。二人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各有魅力。

而这二个女子中,作者用宝钗的金锁,黛玉以灵代玉的虚玉这一虚一实来隐喻寄托“灵和肉”的寓意。黛玉是灵魂逸秀,宝钗是体丰貌美。黛玉是心灵知音,是精神层面的理想爱恋。宝钗是妩媚体腴,是现实中的生活伴侣。一个是隐喻仙闺幻境之风光的精神追求,一个是暗示俗世尘境之情景的肉体享受。

同时,在作者的意图中,宝钗之金锁,是实物,象征着传统现实,事实婚姻。黛玉则是虚玉,则象征着虚幻,是浪漫理想精神恋爱。这虚实之间,也分别暗示男女爱情上的理想与现实。这宝钗与黛玉其实是曹雪芹思想中灵与肉的化身。一个理想完美爱人的二个化身。这在书中有多处的暗示。如在书中写十二钗时,别的都是单独写,唯有宝黛二人是合起来写:

引用:

可叹停机德,此句薛。

堪怜咏絮才此句林。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因为钗黛二人是完美女子的二个化身,一个灵,一个肉,这就不难明白二个化身合二为一的写法了。还有幻警仙子带宝玉神游的一段描写:

引用:

“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难得双兼,妙极!”

所以,曹雪芹将林黛玉设为一块虚玉,与宝钗的金锁相对应,就是为了将钗黛二人分别作一个完美女子灵和肉的二个化身,现实婚姻与精神爱恋的化身。他心目中至高的境界是灵与肉的结合。也就是钗黛二人合二为一。

一些红学家评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认为林黛玉是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其实这些都是后人的想象延伸附会之见,原意很明确,宝钗的形象代表了生活的现实追求。而黛玉代表了灵魂的理想美梦。他心目中至高的男女情爱境界是灵与肉的结合。也就是宝黛二人合二为一。黛玉后来对宝钗去了疑心,摈除了成见,两人遂成金兰之交。这就是最好的佐证。作者的苦心还是希望二者能统一的。

最后黛玉的死,则是理想的幻灭,与宝钗的成婚,则是对现实的遗憾和无奈认可,“都道是金玉良姻(贾府上下从老祖宗到侍环等一干普通人心目中都以为宝钗与宝玉是般配的一对),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份终身误的情伤感慨,也许是作者曹雪芹的重要创作动机和动力之一。

明末清初“金陵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和清代中叶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一个是历史名人,一个是文学典型,本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人物,但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或为一家之言:⑴从取名看: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而林妹妹名黛玉,“黛”通“青”,“玉”通“白”;就是两人的姓氏也同属一类,“董”是“草”头,“林”是“木”旁,草木相依原是一家噢,足见曹氏的良苦用心。⑵从身世看:二人都生长于苏州,董幼失双亲,被卖到金陵(南京)秦淮河“伎家”;林自幼丧母,寄居于金陵的外婆家——贾府,《红》书中描写的黛玉入府更是暗示其“秦淮”出身,林如海临终时说她“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⑶从经历看:两人一生都主要到过苏州、南京、扬州(如皋清代亦属扬泰地域)等地;众所周知董小宛曾经逃难去过浙江盐官,而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生前官居“巡盐御史”,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曾兼过两淮“巡盐监察御使”,分明都是一个“盐官”!⑷从容貌看:两人都是一代乱世佳人,董有“冷美人”之称,林则被誉为“病西施”。⑸从体质看:董羸弱多病,林更是弱不禁风。⑹从性格上看:两人均多愁善感爱流泪,有“妙龄三多”之称。⑺从爱好看:董精晓琴棋书画,名噪“水绘园”内外;林对诗词歌文造诣颇深,艺压“大观园”群芳。⑻从爱情观看:董**对冒公子、林妹妹对贾公子都是痴心不二,至死不渝。⑼从世界观看:董十分支持冒辟疆不作二臣、修身守节的行为;林则对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的言行也很是欣赏。⑽从二人所寄生的环境看:如皋冒府、金陵贾府均是世代官宦之家。有人说曹氏所谓“贾府”实则是沿隐如皋鼻祖贾大夫。⑾从她俩在“群芳”中的地位看:董占“秦淮八艳”之魁;林居“金陵十二钗”之首。⑿从人物典型活动来看:在“葬花”和“焚稿”两个传世情节上二人可谓一脉相承。上世纪30年代曾在浙江海盐鸡笼山发现“董小宛葬花处”,2003年9月在海盐南北湖方家湾一民舍墙内发现一块“董小宛葬花”石刻古碑。当地传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已在如皋从良两年的董小宛随夫君冒辟疆逃难来到海盐,寄居南北湖畔近一年。当地闺阁之中有在夏天来临前葬花为花神饯行的习俗。小宛客居他乡,寄人篱下,第二年芒种落花时节,不禁触景伤情,葬落花于鸡笼山;又据冒辟疆《影梅庵忆语》所载小宛精心编纂的《奁艳》一书在临终前被付之一炬。无独有偶,曹氏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几乎家喻户晓;还有林在病危时也烧毁了自己心爱的诗稿,可谓如同一辙。⒀从最终归宿看,两人均是患“女儿痨”(即肺结核病)而香消玉殒。余怀《板桥杂记》中明确记载小宛“以痨瘁死”的死因,这恰恰也成了曹氏笔下黛玉最终的宿命。

希望可以帮到你。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纵观全书,我发现只有这个名字好像特别有含意不像提到贾宝玉时说"宝玉",薛宝钗说"宝钗"只有提到黛玉时,总称"林黛玉"为什么曹公想说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另大观园初建时,宝玉所提"红香绿玉"被元妃改为"怡红快绿"摆明是不喜欢"香玉",而那段耗子精又明确点出黛玉是"香玉" 除了显示元妃不喜欢黛玉外有没有其他什么更深的原因

解析:

黛玉的名字应该自有她的涵义,只是目前没人搞清楚罢了,象“英莲”--应怜,“原应叹息”等名字都是有一定意思的,黛玉也可能有些什么含义吧,当然,也可能没有!另外,据土默热考证说《红楼梦》的作者应该是《长生殿》的作者,大剧作家洪升,还说黛玉的原型是洪的表妹“林以宁”,这个“林以宁”还创作了个传奇剧本《芙蓉侠》,这样看来黛玉的姓氏有的考了,而且她之所以是芙蓉花也有了依据,但到底为什么偏叫“黛玉”还是不清楚---说这些只是希望多给楼主一些资料,等你去考证的时候,也好有点参考,呵呵!!

第二个问题,据一些考证派的红学家考证说,林黛玉的原型是康熙年间的盐课李煦(也做过江宁织造)的女儿李香玉,这里之所以要反复点名“香玉”二字会不会是强调这一点呢?!而且宝玉的故事里也把香玉说成“盐课林老爷的**才是真正的香玉”,要知道前面曹给林如海封了个“盐政史”的古代官职(清朝没这个职位,只有盐课)!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⑴(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再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则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黛玉,结果却与宝钗联姻。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都有一个“玉”字,妙玉成了宝玉的一面镜子。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地使用了谐音。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以理解成“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类似现代小说或电视剧中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之类的免责声明。贾政是“假正(经)”,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而贾宝玉则是“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贾链的名字则更直接暴露了其本质“假廉”,是个不知廉耻的荒*之徒。王熙凤是“枉”为(言语、秉性)“犀”利“锋”快的女人。另外,有人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首字理解成“原应叹息”,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也有人将这四个字理解成“原因探析”,大概是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直至灭亡的原因吧!至于上文中提到的“妙玉”是庙中的玉石,表明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秦可卿则是“情可钦(亲)”,冯渊是“逢冤”,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平儿是“瓶儿(摆设)”,秦钟也是个“情种”,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地名“青埂峰”则是“情根峰”等等 《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丰碑,人名拾趣只触及到一点皮毛而已。人物名字的谐音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甄士隐——真事隐(去) 甄英莲——真应怜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存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可卿——情可轻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石呆子——实呆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贾史王薛——假史枉雪 贾化——假话 单聘仁——擅骗人 坠儿——赘儿 靛儿——垫儿 戴权——大权 张有士——张有事 秦业——情孽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琏——假廉 蘅芜苑——恨无缘 贾雨村(假语村)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应嘉(真应假) 张友士(张有事) 秦可卿(情可亲)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卜世仁(不是人) 葫芦(糊涂) 荔枝(离枝) 玉带林(林黛玉) 圆(缘) 蘅芜院(恨无缘) 青埂(情根) 十里街(势利街) 仁清巷(人情巷) 胡州(胡诌) 贾化(假话) 时飞(实非) 严老爷(炎老爷) 娇杏(侥幸) 霍启(祸起) 封肃(风俗) 张如圭(张如鬼) 冯渊(逢冤) 于老爷(愚老爷) 余信(愚性)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单聘仁(擅骗人) 吴新登(无星戥) 戴良(大量) 钱华(钱花) 秦业(情孽) 戴权(大权) 卜固修(不顾羞) 坠儿(赘儿) 宋嬷嬷(送嬷嬷) 贾蔷(假墙) 红楼梦的人名从甄士隐(真事隐)以及贾雨村(假语村)开始,都有其含义。其他的人名如果细细琢磨,有不少预示人物的人品或者人物的命运。如以下人名如果考虑其谐音,可以看到他们的命运和人品等方面了。 英莲-------实在命运应怜啊。 贾雨村姓贾名化--假话吧。表字时飞----也真弄出了不少事非呢。 甄士隐的家人霍启----不仅祸起---把英莲给丢了,而且火起---让甄士隐家也一把火烧光了。 甄士隐的丫头娇杏---确实侥幸,偶因一回头,便为人上人了。嫁给了雨村很快扶正生了孩子。 宁府与荣府更是宁者不宁,荣者不荣了。 冯渊实在是逢冤了,为了个丫头,居然被人打死。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秦钟更是一情种了。 詹光实在是---沾光 单聘仁就是善骗人了。 宝玉却保不住玉,黛玉居然没有带玉。 《红楼梦》人名谐音拾趣-- "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红楼梦》中处处暗藏机关,饱含寓意,不啻 为考据迷们提供了最佳素材。 曹雪芹著《红楼梦》无处不用巧思,一切描写从塑造人物出发,连给人物命名也不放过。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细玩之,颇有意趣。 《红楼梦》开篇不久,曹雪芹就绕了个弯子虚构了一个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神话,让空空道人看到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多年的"石兄"的故事,那故事"朝代年纪,地舆邦国"都"失落无考",也"毫不干涉时世"。这是雪芹先生为了躲避文字狱故意用"假语村言(贾雨村)"把"真事隐去(甄士隐)"。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通过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假难⑴留",意味着几大家族最后的一败涂地。 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宝玉喝的茶是"千红一窟",饮的酒是"万艳同杯"。其实是寓意贾家到后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整个红楼女儿最后也就都没有好的结局: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甄费,字士隐。他家的丫头娇杏,"偶因一回首,便为人上人",雨村发迹后成了他的夫人,后来又成为正室夫人,实乃"侥幸"。士隐的女儿英莲,是甄家的掌上明珠,元宵夜被佣人霍启抱去看灯,被拐子拐卖。从此"祸起(霍启)":房子被烧了,士隐出家了,英莲长到十二三岁时被拐子卖给了冯渊,接着又被拐子卖给了薛蟠,一女二卖,各不相让,薛蟠打死冯渊,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案子,冯渊永远"逢冤"。英莲被薛蟠买去,成了薛蟠的侍妾后更名"香菱",后来又被夏金桂改名"秋菱"。用肃杀之秋易温润之香,完成了判词里的"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的画境,走上了不可避免的"真应(可)怜"的悲剧结局。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能保护,英莲的父亲甄费"真(是)废(物)"。 宝玉的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春"在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后来"虎兔相逢大梦归",年青青的就寿夭了;迎春嫁给孙绍祖后仅一年,就被作践得"侯门艳质如蒲柳","公府千金似下流";可怜迎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探春才识过人,但后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撒泪远嫁;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淄衣顿改昔年妆",做了尼姑。四姐妹的命运"原应叹息"! 王熙凤接济过刘姥姥,她的女儿,由刘姥姥取名"巧姐"。后阿凤事败,巧姐被其缺德冒烟的舅舅王仁拐卖,王仁真是"忘仁"!巧姐后被不忘熙凤恩情的刘姥姥赎救,也真是"巧得遇恩人。" 贾雨村名化,表字时飞。他忘恩负义,落井下石,徇情枉法,讥其"实非"实不为过。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和贾雨村一起被革职后又起复再用的旧员名叫张如圭("如鬼")。 秦可卿,乳名兼美,字可卿。其"兼美",是兼有黛玉宝钗二人之美。宝钗圆融,黛玉孤傲;宝钗宽平,黛玉尖刻;宝钗随分从时,黛玉目下无尘;宝钗藏,黛玉露;宝钗曲,黛玉直;容貌举止方面,宝钗丰满,黛玉削瘦;宝钗健壮,黛玉羸弱;宝钗稳重,黛玉婀娜。而可卿"其鲜艳妩媚,又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有如黛玉。"能兼宝黛二人之美的正是可卿。可卿者,"可亲"也。故警幻对宝玉进行性启蒙时,就是让可卿与宝玉配合当那美差的。 平儿性格和顺,在贾琏和熙凤之间搞平衡走钢丝,同时又把许多被琏凤二人惹来的矛盾麻烦拒于门外,巧妙化解。故平者,"平(衡)"也;平者,"摒"也。 贾政,整天一本正经,满口仁义道德;治家无能,导致贾家一败涂地;为官也很失败,放了江西粮道,一任手下胡为。教育宝玉从来不知鼓励,死板,苛刻,不苟言笑,时时以严父形象出现。宝玉不好也就罢了,好了也不说一句好。还动辄"叉出去","该打!""更不好了"。就是这样一个正统封建礼教的化身,却偏偏喜欢恶俗不堪的赵姨娘,还居然养了个一肚子坏水,刁险阴损、龌龊不堪的环儿。真正是一个"假正(经)"!再看他身边相与的那些清客相公,不是专门"沾光(詹光)"的,就是"善于骗人(单聘人)"的,或者是"不顾羞耻(卜固修)"的,他手下管库房的总管则是个"无星戥"(吴新登),库房还能管好? 薛蟠,出了名的呆霸王,把唐寅念成庚黄,写诗只会苍蝇蚊子的瞎哼哼,偏偏字叫"文龙",何"文"之有?真让人大跌眼镜!"文虫"而已。 赖大的儿子赖尚荣靠主子贾家提携也当了官发了财,十足的"依赖主子(上)而荣"。 "青埂峰"是"情根峰"。 秦钟也是个"情种"。 注:⑴《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

黛,青黑色的颜料

黛玉,青黑色的玉

黛玉已经算是个专有名词了,我们一听到黛玉就知道说的是林黛玉,如果不想小孩以后读书的时候被人取笑名字,最好别用这种专有名词作为名字。另外,林黛玉虽然是红楼梦里的名人,也算是女主,喜欢林黛玉的读者也大有人在。但是林黛玉毕竟是病娇妹啊,听到黛玉这个名字,总有那种病态美的感觉。

黛玉判词“玉带林中挂”一句的关键部分在于“玉带林”这三个字,它的真正内涵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这三个字倒过来成了“林带玉”,自然是谐音“林黛玉”的姓名。 其次是它的深层含义,就是它的本来面貌“玉带林”。意思是林黛玉的出现是由于贾宝玉出现之故,即绛珠仙子是由于恩人神瑛侍者下凡为了报答甘露之恩而下凡的,所以她是被动地被他“带”下来的。 曹雪芹首先想到的是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的那个神瑛侍者和绛珠小草的还泪神话,曹雪芹在确定“玉”把“林”“带”下凡来的寓意之后,才有了“玉带林”、“林带玉”和“林黛玉”。 宝钗,“金簪雪里埋”,意思就是雪里有金簪,即薛宝钗。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红楼梦》开篇便用贾雨村和甄士隐的名字说明了小说是“假语村言”并且“真事隐”去,用两人名字的谐音说明小说创作并非真的全是虚构,而是将真事掩盖;又为了免遭有心人举发,而说小说内容是假话,是村中所传村民所言。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的使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命运遭遇和作者的爱恨褒贬,创作意图都蕴含于名字之中。这是在中外小说中很少见的创作方法。那么作为主角的林黛玉、贾宝玉的名字有何意义呢?

“宝玉”二字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此乡多宝玉。”如诗所言,现今中国大地上以“宝玉”取名的人能抓出一大堆。在大观园中,贾宝玉被贾母、众多太太和姐姐们视为“手中宝物”,满足贾宝玉提出的各种要求,取名“宝玉”也不足为怪。

联系与贾宝玉产生感情的两位女子林黛玉与薛宝钗,便可发现这名字里面还有更深的含义。“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给了薛宝钗,“玉”字则给了林黛玉。如此看来,这“宝玉”二字的确有点一心二用的味道,奈何这人世间的情情爱爱只能“择一城,选一人,终老。”“宝玉”二字,已经从另一层面向读者预告了“宝黛”爱情的悲惨结局。

标签: 宝玉 黛玉 林黛玉 红楼梦 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