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诗词鉴赏

科学网 59 0

短歌行诗词鉴赏,第1张

短歌行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译文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解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创作背景

 《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两诗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短歌行二首》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关于第一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至于第二首诗,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自建安十六年(211)春正月汉献帝命曹操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后,又封曹植等诸子为侯;建安十七年(212)献帝特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建安十九年(214)三月献帝七命魏公曹操位在诸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献帝又加封曹操为魏王;建安二十二(217)夏四月,献帝又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本,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随着权势的壮大,地盘的拓展,曹氏集团之外的人多疑曹操有代汉自立之心。当时东吴孙权瞅准时机遣使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使曹操代,但曹操机敏地警觉到这是孙权的一个阴谋,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故赋这首《周西伯昌》表明心迹。

 诗文赏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短歌行诗词鉴赏2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称短歌是指歌声短促,这里可能指音调的急促。王郎是年轻人,称郎,名不详。司直是纠劾的官。代宗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这诗当是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吗?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好吃的烧仙草品牌:金玺烧仙草、鲜每刻奶吧、茶确幸、黄七姑烧仙草、书亦烧仙草。

1、金玺烧仙草

金玺烧仙草是隶属于南京京国投餐饮国际连锁集团旗下的一个驰名品牌。金玺烧仙草的设计在形象上贯彻“立足时尚诠释经典的概念,使用木质纹理与欧松板的搭配,简约独特。设计师将这份简约的都市时尚之美,尽情诠释在金玺烧仙草的每一处设计,将品牌设计连锁化,节时尚美学表达金玺的经典。

2、鲜每刻奶吧

鲜每刻作为与卫岗集团共同研发的国民奶吧品牌,将新鲜奶与一日三餐完美结合,呈现原汁原味的鲜奶美好滋味,与市场上众多奶吧品牌区别开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高标准、严要求的质检过程,带给消费者健康、放心的保证。

3、茶确幸

茶确幸是隶属于苏州尚臻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驰名品牌。访遍各大名山大川,只为寻找一款好茶;数百次的配方调研,只为更好的品质呈现;构建顶端物流供应,只为保证水果的优质新鲜;上千次的口感碰撞,只为寻找较好的客群体验。

4、黄七姑烧仙草

黄七姑烧仙草具有它自己的特色饮品、且与简餐相结合的,在产品结构与经营上的创意性秉着诚信服务、严格的管理、优秀企业文化、美好的社会形象等诸多优质元素的交融,打造出自身超越出众的“黄七姑烧仙草”品牌。

5、书亦烧仙草

四川书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餐饮运营及管理公司,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西南经济中心——成都,公司以“科学管理、真诚服务”为准则,“健康、自然、时尚”为产品理念,采用直营、加盟两大经营模式,成功打造出“书亦烧仙草”连锁品牌。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逝后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武皇帝。魏朝,计曹操共6帝。占据北方。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曹魏的兴起

  175年 曹操被举为孝廉,授洛阳北部尉,再改任顿丘令,后被征召为议郎。

  184年 汉灵帝封曹操为骑都尉,在颍川一带镇压黄巾起义。因军功升迁济南相。

  187年 曹操得罪权贵,被降为东郡太守,于是称病辞官。

  188年 曹操被任命为拱卫京师洛阳的西园典军校尉。

  189年 董卓入朝专权,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拉拢,易名出关,中途被捕,后被释放,至陈留招揽义兵,准备讨伐董卓。十二月,曹操起兵于己吾县,兵卒五千人。

  190年 正月,各路诸侯响应号召同时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任奋武将军。二月,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诸侯联军观望不前,唯曹操孤军奋战,败于董卓部将徐荣,曹操中箭伤,力战得脱。诸侯联军分崩离析后,曹操拒绝袁绍拉拢,开始独立发展势力。

  191年 曹操引兵于东郡,大胜黑山贼白绕于濮阳,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192年 春,曹操剿灭黑山贼和匈奴于夫罗部。鲍信等人至东郡迎曹操领兖州牧,曹操进兵攻打黄巾于寿张之东。冬,曹操收黄巾军降卒三十余万,号为青州兵。袁绍袁术兄弟不合,公孙瓒协助袁术,命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曹操与袁绍合力攻打三路军马,获全胜。

  193年 春,曹操屡胜袁术,袁术败走淮北,至夏,曹操还军定陶。秋,曹操军征讨陶谦,连续攻下十多座城池,陶谦守城不敢出战。

  194年 春,曹操父亲曹嵩被陶谦杀害,曹操欲报杀父之仇。夏,曹军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攻拔襄贲。吕布与张邈、陈宫等攻打曹操,曹军调头与吕布大战,不敌吕布骑兵,惨败,曹操被烧伤。曹军与吕布军对峙百日余,吕布军粮尽退兵。九月,曹操回军鄄城。十月,曹操军至东阿,当年蝗灾频乱,军粮奇缺。

  195年 春,曹军袭取定陶。夏,曹操用伏兵之计大破吕布军,吕布投靠刘备。八月,曹操军围雍丘。十月,汉献帝拜曹操为兖州牧。十二月,攻破雍丘,张超自杀,曹操夷张邈三族。后张邈亦被杀,兖州平定,曹军东略陈地。

  196年 春正月,曹操军攻取武平。曹操遣曹洪西迎汉献帝,因兵乱未成。二月,曹操进军讨破汝南、颍川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郡、保曼等,汉献帝拜曹操为建德将军。六月,汉献帝假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九月,汉献帝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曹操迫使汉献帝迁都许,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廷军政大权。十月,曹操征讨杨奉。曹操让大将军与袁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曹操开始屯田。刘备军被吕布打败,曹操收纳刘备。

  197年 春正月,曹操攻打宛城,张绣投降,后又反悔,与曹军交战,曹军战败。曹操引兵还舞阴,后击破张绣军,归还许都。袁术欲称帝,曹操出兵与袁术军交战大胜;后数遭刘表、张绣军侵袭。十一月,曹操亲自南征到宛城,胜刘表军,攻取湖阳、舞阴。

  198年 春正月,曹操回军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曹操军围张绣于穰。五月,刘表遣兵救张绣,曹军前后受敌,于是深夜凿险为地道,过辎重,设奇兵,大破张刘联军。吕布部将高顺打败刘备,九月,曹操亲征吕布。十月,曹军屠戮彭城,围攻下邳。曹操用荀攸、郭嘉计策,决泗、沂之水灌城,一月有余,下邳城破,曹操处死吕布、陈宫等人,收降臧霸等将。

  199年 四月,曹操进军临河,大破眭固等人。八月,曹操进军黎阳。九月,曹操返回许都,分兵守官渡。十一月,张绣投降,被封为列侯。十二月,曹操兵发官渡。庐江太守刘勋率众降,封为列侯。刘备与董承等人密谋,背反曹操,曹军刘岱、王忠部攻打刘备失利。

  200年 春正月,董承等人暗中谋害曹操,失败后被处死。曹军东征刘备,获胜,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收降关羽、俘获刘备家小,返回官渡。 二月,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等人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袁绍引兵亲至黎阳。四月,曹军北救刘延,从荀攸计策,于白马大胜袁绍军,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袁绍军渡河追击曹军,曹操在延津南用辎重诱敌的计策大破袁绍军,斩杀文丑,还军官渡,袁绍军进保阳武,关羽回归刘备阵营。八月,袁绍曹操联营数十里对峙,袁绍军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应。孙策乘官渡战局动荡,意欲偷袭许都,未出兵即为刺客所杀。曹操用荀攸计,派徐晃、史涣焚毁袁绍运粮车队。十月,袁绍遣车运粮,派淳于琼等五将领兵万余人护送,宿袁绍营北四十里。袁绍谋臣许攸投奔曹操,献计烧粮。曹操自领步骑五千人夜袭淳于琼部,士卒皆殊死战,大破袁绍军,斩杀淳于琼等将。袁绍派遣张郃、高览攻打曹操大营,张、高二将闻听淳于琼部被击破,投降了曹操,袁绍军大败,袁绍与长子袁谭等人仓皇北逃。

  201年 五月,袁绍病死。九月,曹操征讨袁绍二子残部,袁谭、袁尚屡败退,固守不出。

  203年 三月,曹军大破袁谭、袁尚军。四月,曹操进军邺。五月,曹军回师许都,留贾信屯黎阳。八月,曹操征讨刘表。袁绍二子相斗,袁谭失利,投靠曹操。十月,曹军复北进,袁尚军挫败。

  204年 二月,曹军攻打邺城。五月,曹操决漳水灌城,城内大半人饿死。七月,曹军大破袁尚援军。八月,邺城告破,曹操斩杀审配,哭祭袁绍,善待袁绍家眷。九月,曹操免去河北赋税一年,汉献帝封曹操为冀州牧。十二月,曹操进军南皮,整顿地方局势。

  205年 正月,曹操军大破袁谭,袁谭战死,曹操平定冀州。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兵卒十余万投降曹操,被封为列侯。八月,曹操征讨乌丸。

  206年 正月,曹操军围壶关征讨袁绍外甥高干,高干败走,后被杀。八月,曹操军东征海贼管承部,获胜。

  207年 曹操从郭嘉计,北征三郡乌丸。曹军受阻渤海滨,于是率军出卢龙塞,进军柳城。八月,登白狼山,乌桓之战曹操军大胜,斩杀乌桓王蹋顿,胡、汉降军二十多万。九月,公孙康杀死袁尚、袁熙,曹操统一北方。

  208年 正月,曹操回到邺城,造玄武池操练水军。六月,曹操被封为丞相。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亡,幼子刘琮代位,屯居襄阳,刘备屯居樊城。九月,曹操军到新野,刘琮投降,刘备逃至夏口,曹操进军江陵。十二月,赤壁大战,曹操军不习水战,且瘟疫盛行,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被迫退军。

  209年 曹操大治水军,巩固自身势力、稳定北方政局,并设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

  211年 正月,太原商曜等叛乱,曹操派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三月,曹操派钟繇讨伐张鲁。马超、韩遂举大军叛乱。曹操派曹仁讨伐,马超等人屯居潼关,曹操下令严守不出。七月,曹操西征迎战马超军,派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孤津,据河西为营。曹操自潼关北渡,马超截击曹军,曹操被校尉丁斐用饵敌之计救回。曹操军拒渭口,多设疑兵,暗中用舟载兵入渭,造浮桥,深夜分兵结营于渭南,马超夜里劫营,被曹操伏兵击破。马超等屯居渭南,向曹操求和,曹操不许。九月,曹操进军渡渭水,离间了马超和韩遂,大胜关西军,马超败走凉州。十月,曹操北征杨秋,围攻安定,杨秋投降。

  212年 正月,曹操回邺城。献帝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效仿汉初萧何故事。十月,曹操再次征讨孙权。

  213年 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江西大营,俘虏孙权军都督公孙阳。合并中国的十四州,改为九州。五月,曹操被封为魏公。七月,曹操开始建魏社稷宗庙。九月,曹操作金虎台,凿渠引漳水入白沟疏通河道。十月,曹操分魏郡为东西部,设置都尉。十一月,曹操初置尚书、侍中、六卿。

  214年 正月,夏侯渊与马超、韩遂大战,曹军获胜。三月,汉献帝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七月,曹操再次征讨孙权。夏侯渊平定凉州。十一月,汉皇后伏氏被曹操废黜处死。

  215年 正月,曹操之女被汉献帝封为皇后。三月,曹操西征张鲁。五月,曹军剿灭氐王窦茂军。七月,曹军兵至阳平,夜袭阳平关,大胜张卫军,张鲁溃逃巴中,曹操军入南郑,收复巴、汉。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孙权大军。十一月,张鲁投降,被封为列侯。

  216年 三月,曹操亲耕藉田。五月,献帝进曹操爵为魏王。十月,曹操再度征讨孙权。

  217年 二月,曹操进军屯江西郝溪。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曹军逼攻,孙权退走。三月,曹操引军北归。四月,汉献帝命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曹操兴建泮宫。十月,十月,汉献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缀十二旒,坐金根车,套驾六匹马、配置五时副车,立曹丕为魏太子。

  218年 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兵败被杀。三月,张飞、马超不敌曹洪军,撤往汉中,蜀汉大将吴兰被杀。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叛乱,很快被曹军剿平。七月,曹操治兵,西征刘备。九月,曹操兵至长安。十月,宛城守将侯音等人叛乱。

  219年 正月,曹仁部屠戮宛城,斩杀侯音。夏侯渊与刘备于阳平大战,被刘备军所杀。三月,曹操军自长安出斜谷,紧逼汉中,刘备拒守不出。五月,曹操引军撤回长安。七月,曹操以夫人卞氏为王后。八月,汉水暴涨,于禁被关羽打败,关羽围攻曹仁,曹操派遣徐晃去解围。十月,曹操自洛阳南征关羽,大军未到,徐晃已经大破关羽军,曹仁部得以解围。

  220年 曹操去世,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元建康元年。二月,以贾诩为太尉。庚午,汉献帝禅位,改元黄初,大赦。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221年 春三月,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复叛,遣曹仁讨斩之。丁卯,夫人甄氏卒。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222年 三月乙丑,立齐公睿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孙权临江拒守。

  223年 丁未,大司马曹仁薨。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甲申,太尉贾诩薨。

  224年 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225年 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226年 曹丕病危,立曹睿为皇太子,托孤于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等人。不久,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追谥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同年八月,孙权进攻江夏,文聘坚守。朝臣商议发兵救援,曹睿则认为孙权意在偷袭,今已相持,则不会持久,不久孙权果然撤退。同年十二月,曹睿大封群臣,封太尉锺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227年 十二月,新城孟达反,司马懿出兵讨伐。

  228年 司马懿攻破新城,孟达被斩。蜀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睿派曹真、张郃等人拒敌,并亲往长安压阵。不久,马谡被张郃大破于街亭,蜀军撤退。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出陈仓,魏将郝昭防御成功。

  230年 曹睿诏曹真、司马懿等出兵伐蜀,因大雨无功而反。

  231年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曹真病死,司马懿代替其拒敌,防守成功。

  234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前去防守。不久,诸葛亮病逝,蜀军退。

  235年 曹睿开始大修宫殿,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消耗大量人力,影响了农业。大臣杨阜、高堂隆等人数次进谏,曹睿不听。

  237年 辽东公孙渊反,自称燕王。

  238年 司马懿出兵征讨辽东,获胜。同年年底,曹睿病危,立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欲属以后事,曹宇推辞,于是曹睿听中书刘放、孙资之言改立曹爽为大将军,同司马懿共同辅政。

  239年 曹睿病逝,临终托孤于曹爽、司马懿,于是封曹芳为皇太子。当天,曹睿病逝,于是曹芳继位登基,年仅八岁。同年八月,曹芳开始亲临朝政,听取大臣奏事。

  244年 曹芳在曹爽的建议下下诏伐蜀,结果无功而反。

  249年 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曹爽最终屈服,自请免去职务,不久被司马懿定罪,夷灭三族。从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

  251年 王凌谋立楚王曹彪,被司马懿讨伐,曹彪被赐死。同年,司马懿病逝。

  252年 司马师被任命为大将军,司马氏继续把握魏国朝政。

  254年 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张辑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很多人受牵连被杀,张皇后被废。同年九月,司马师上奏太后废掉皇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

  255年 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因废立之事叛乱,司马师率兵讨伐成功,但于归途中病逝。曹髦无力阻止司马昭继任为大将军,于是朝政继续由司马氏把持。

  257年 诸葛诞叛乱,司马昭率兵征讨,于次年平定。

  260年 曹髦发现权威日去,十分生气,于是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商议,欲出宫讨伐司马昭。王经力劝,曹髦不听。王沈、王业二人将此事密报给司马昭,于是司马昭有所准备。曹髦自率数百仆人,鼓噪而出,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跑来劝阻,被曹髦手下呵退。中护军贾充又率众出来阻挡,曹髦拔剑亲自迎战,于是众人退却,但太子舍人成济在贾充的授意下持戈上前,将曹髦刺死。司马昭闻讯后假装大惊,将成济斩首谢罪,又用太后的名义以不敬太后、自寻死路的罪名将曹髦的皇帝名位废掉。继而,司马昭立常道乡公曹璜继位。曹璜继位后改名为曹奂。

  263年 在几次假意推辞后,司马昭最终被封为晋王,加九锡。同年,蜀国灭亡。

  265年 八月,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王位。十二月,司马炎代曹奂为皇帝,魏国灭亡,晋朝开始。曹奂被改封为陈留王。

  魏国的灭亡

  曹丕(魏世祖文皇帝)为抵抗蜀汉诸葛亮的入侵,重用司马懿。在曹丕在世期间,司马懿兢兢业业为魏国效劳,挡住了蜀汉的进攻。曹丕死后,由于继任者年少,加上曹氏成员不满司马懿大权独揽,开始排挤司马懿。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司马懿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曹氏政权。其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握曹氏政权。在邓艾等人灭蜀汉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魏国灭亡。

  魏国经济

  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后,以「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为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结果「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因此,曹操设置田官于各州郡内,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以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做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正因采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终达至「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魏国政治

  魏国皇权

  魏国统治权力的建立,主要依靠两个因素:一是实行屯田,用政权的力量使土地和逃亡农民重新结合起来,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有了比较可靠的来源;二是广泛招揽人才,唯才是举,取得士族的支持,建立起较有生气的政权机构。

  曹丕称帝后,为了巩固皇权,明令禁止宦官与外戚干政,对宗室限制也比较严,在政权机构中掌握实权的 主要是士族。

  魏明帝大造宫殿园囿,奢侈无度 、库藏空竭;239年,明帝卒,太子芳八岁即皇帝位,宗室曹爽和大士族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曹爽在明帝临终前被命为大将军,司马懿原为太尉,曹芳即位后,爽、懿并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握朝廷军政大权。不久,司马懿又被授予太傅衔,对幼主负指导之责;曹爽则重用一批少年名士,终日浮华交会,清谈玄理,纵酒作乐,不理政务。249年,司马懿在京城发动政变,把曹爽及其党羽一网打尽,独掌魏国权柄。皇帝虽存,权力已亡,连皇帝的废立都由司马氏做主齐王芳为司马氏所废。高贵乡公髦为司马氏所立又为其所杀最后一个魏君陈留王奂亦司马氏所力又为其所废。魏国的皇权实际上只有文帝、明帝两代,总共不到二十年。

  官僚机构

  西汉末年,改丞相为司徒;东汉献帝以前,无丞相或相国的设置。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立汉献帝,自任相国。这时的相国,已经不同与秦、西汉时的最高行政长官,而是国家最高权力的实际掌握者连皇帝也受其控制。曹操掌握了汉朝的实权以后,也自任丞相,后来又以其子丕为副丞相。曹操称魏王后,曾沿西汉诸侯王置相的旧制,设相国。曹丕称帝后,改相国为司徒。司马懿杀曹爽后,掌握朝政大权,魏帝以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不受。到司马氏代魏的前两年,司马昭始称相国,次年,又以其子为副相国。所以东汉末年和魏的相国 是一种很特殊的职位,它几乎成为实权在握的朝臣夺取皇位的信号。

  魏有太傅、太保的设置,为辅导皇帝的职位。

  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各置官属,“然皆无事 希与朝政”。只备顾问咨询,负责处理全国行政事务的是尚书台,以尚书令、左右仆射为其长官。尚书令、仆射都是三品官,有时以录尚书事总领朝政,为最高政务官。曹爽、司马懿辅政,都加录尚书事衔。尚书台分设五曹:吏部曹掌选举、左民曹掌缮修功作池苑等事、客曹掌外国朝贺之事。五兵曹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等。度支曹掌财务,各曹以尚书领之。尚书令、二仆射、五曹尚书合称“八座” 。曹以下,又分为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 、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工、定科、都官 骑兵二十五郎。尚书台的其他属官还有尚书左右丞、诸曹典事、主书令史等。

  其他行政部门与汉制大体相同;太常卿掌礼仪祭祀;光禄勋卿掌宿卫宫殿门户;卫尉卿掌徼循事;太仆卿掌车马;廷尉卿掌刑法狱讼;大鸿胪卿掌诸侯及四方蛮夷朝贡,郡国上计,行礼赞导,拜授诸侯,吊谥护丧;宗正卿掌叙亲属及宗室犯法;大司农卿掌钱谷金帛,郡国计薄,边郡调度;少府卿掌服御珍膳之属;执金吾卿掌宫外戒司非常及主兵器;将作大将掌土木之工;都水(台)使者掌水利灌溉;符节(台)令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等。

  太后有卫尉、太仆、少府三卿,大长秋奉宣皇后旨意,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詹事掌辅导太子及太子家事。

  魏武初置秘书令、丞,掌尚书奏事。文帝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又置监并掌机密,其机构叫“中书省”,如密诏下州郡及边将,不通过尚书台 ,由中书省直接发出。中书监、令属官有中书侍郎(也称“中书郎”),通事郎、中书通事舍人、著作郎、著作佐郎、主书令史等。另置独立的秘书省,专掌艺文图籍,长官为秘书监,属官有秘书左右丞、秘书郎、校书郎等。

  皇帝左右还有些亲近侍从,备顾问应对,参与政令的审议,这类官员有侍中(曹爽、司马懿辅政都加侍中衔)、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中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给事中、奉车都尉、驸马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黄门冗从仆射、谒者仆射、冗从仆射等,侍中、散骑常侍、散骑侍郎、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

  魏以太尉掌军事行政,有时设大司马,地位较太尉为尊,大将军为最高军事统帅,加“大都督”或“都督中外军事”称号,权力尤重。

  魏的军队分为“中军”(中央军)和外军(地方军),中军即禁军,由中领军统令。中领军掌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资重者为领军将军 出征时则置行领军,其属有中护军、掌武官选举,出征时督护诸将;资重者为护军将军,又有武卫、中垒二将军、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京师武官还有城门校尉和殿中将军 外军即地方军,由都督诸州军事统率,多为刺史兼衔。

  魏置各种名号将军,为军事将领,有骠骑、车骑、卫、抚军、领军、镇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将军 资深者为大将军;又有征蜀、征虏、镇护、安众等号将军以及杂号五品将军等。此外还有中郎将、校尉、都尉、监军、护军等武官。

  从魏开始,御史台从少府独立出来,成为中央监察机关,以御史中丞为其长官。魏文帝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 后复为中丞,御史中丞之下,有治书侍御史掌律令,治书执法掌奏劾,侍御史分曹监察,治书曹掌度支运,课第曹掌考课,殿中侍御史居殿中察非法,还有禁防御史,三台(尚书、都水、符节)五都(长安、谯、许、邺、洛阳)侍御史,对地方的监察由中央不定期派出的巡御史担任。

  魏的地方行政分为州、郡、县三级,京都所在的州置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并领司州。一般的州置刺史,或置牧,牧较刺史为尊,刺史多以持节都督兼任,不兼军职的叫“单车刺史”。郡置太守,京都所在的郡称“尹”,太守领兵加“将军”名号。郡有都尉一至二人,掌军事,县者大置令,小者置长。县下有乡,大乡置有秩、三老、啬夫、王国、公国、侯国都置相、王国、公国相职如太守,后果相职如县令。

  魏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校尉,如戊己校尉、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西域校尉等。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左右光禄大夫为加官。

  有时皇帝授予使臣或地方官员以特殊的符节,提高其地位,加重其权力,分为三等,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

  魏太守以上的行政官员多兼武职。凡属这种情况,属官也往往分为行政、军事两个系统。丞相、司徒、司空等属官有军师、参军之类都属于军府幕僚。

  军事制度

  魏国的军队实行士家制度,即世兵制。当时的户口分为三种:普通民户、屯田客、军户。军户即士家,世代当兵,或服挽船、养马、鼓吹的各种特定的劳役。士家中的妇孺与尚未轮代的男丁,也要为政府耕田或服役。士家身份低于平民,士家与平民不能混杂,士家只能跟士家通婚。士家制度是封建国家在特定条件下用私人部曲方式组织国家军队的制度,带有强制性和奴役性。屯田中有一部分是军屯,自耕农民也要负担沉重的兵役。

  四 文官制度

  魏黄初五年立太学,置博士。

  在官员的任用上,从曹操起,实行“唯才是举”的原则。为了更多的招揽人才,魏文帝在称帝前,建立了九品官人法,其做法是:郡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小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定品第高下,上报大中正;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加审核然后交尚书选用。还规定,郡人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特别优异的不受户口限制。这种制度在开始实行的时候,重视舆论,不拘爵位,“论人才优劣 非谓世族高卑”,比起东汉末年外戚或宦官操纵仕途与单纯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举孝廉” ,无疑是一个进步。

  魏明帝时,采纳行司徒事董昭的建议,立郎吏课试法:“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 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罢退之。”魏明帝又诏令散骑常侍刘劭作都官考课法七十二条,交百官议,议旧不决,未能实行。

  魏宗室封爵分王、公、侯、伯、子、男(以上皆称国)、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十等,皇后以下的嫔妃,分贵嫔、夫人、淑妃、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等爵号;又置列侯、关内侯、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十五级)共六等爵以赏军功,关内侯以下皆不食租,谓之虚封。文武官吏的级别分为九品,俸禄发给粟米,以石计算。

  立法与司法制度

  魏文帝承用秦汉旧律,明帝命陈群、刘劭等删节汉律令,制定《魏律》(治民)十八篇、《州郡令》(治地方官)四十五篇、《尚书官令》(治朝官)、《军中令》(治军)共一百八十余篇,又置律博士,专用郑玄学解释律令。

  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兼任司法官,中央司法机关为廷尉,一般案件州郡可自行解决。

  魏文帝时,曾沿用秦汉旧律,有所谓诽谤妖言罪,犯者杀,告者有赏,在实行中诬告者甚多。黄初四年,文帝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罪罪之。次年又补充规定:谋反、大逆乃得相告,其余皆勿听治,敢忘相告者以其罪罪之。

  曹魏5帝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高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腾

  无 太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嵩

  太祖(世祖追封) 武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操

  高祖(世祖) 文皇帝 无 曹丕 (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

  烈祖 明皇帝 无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无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公 曹芳 ((239-254)在位,在位15年)

  无 废帝 高贵乡公 曹髦 ((254-260)在位,在位6年)

  元皇帝(西晋追封) 元皇帝 无 曹奂 ((260-265)在位,在位6年)

  首都:洛阳

  成立于公元220年,灭亡于公元265年

标签: 司马 短歌行 魏国 司马懿 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