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成,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故里,在这里了解他的一生,第1张

作为中国黄金海岸线的沿海城市之一,温州的锦绣河山、繁华都市、创新发展和人文 历史 ,历来都为诗人词家赞叹赞美。古诗有云:“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这里也汇集了“山”、“江”、“海”等各式美景,是人才辈出,人文底蕴深厚的瓯越净土。从温州向西行驶100公里来到一个有着40万人口的小县城—文成县。这个文成县与公主可没有什么关系,文成县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故里,县名便是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谥号“文成”来命名的。

如果说“刘基”你没有听过,那你一定听过“刘伯温”这个名字,他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协助朱元璋统一华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在文成的这两日的旅行中,却也让我领略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景物,比如在南方地区极为少见且数量庞大的红枫古道;比如,有着“中华第一高瀑”之称的百丈漈大瀑布;比如,刘伯温故里的刘基墓和刘基故居等名胜古迹。

刘基故里位于文成县的南田镇,这里被誉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作为刘伯温故里,在 历史 上的南田人才辈出,可谓是人文底蕴深厚。全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50 ,因处于高度650米左右的高山平台之上,高覆盖率的地表植被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这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和“避暑条件,南田现已成为全温州的“避暑山庄”。景区内拥有丰富的 旅游 资源,古迹众多的古迹积淀出浓厚的 历史 文化。建于天顺三年的刘基庙(墓)均批准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现存完好的景观主要有刘基故居、武阳书院、刘伯温纪念馆等古迹。

第一站首先要拜访的便是位于南田镇武阳村的刘基庙,这里是刘基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基庙位于南田镇新宅村,旧称诚意伯祠。是为了纪念刘基而建,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次年12月落成。历时560年代风雨沧桑,虽自清代以来经过四次修缮,仍保持原建筑明代的七间回廊合院式木构建筑特色。庙宇建筑精细,古朴雄伟,庙分头门、仪门、正厅,头门外是“王佐”、“帝师”两座木构牌坊,对称分列在东西两侧作为进出通道,带有古朴沧桑感的门口彰显出 历史 的年代感的同时又显得巍峨壮观。

在此之前其实只有一座木牌坊,匾额为“翊运元勋之坊”,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刘伯温被追封为太师,谥“ 文成 ”,将“翊运坊”改为一左一右两座牌坊。明代武宗皇帝称颂刘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也是对刘基一生做出的高度评价,在古代,牌坊处文官需下轿、武官需下马,步行入内。门牌楼两侧的石狮子是2011年太公祭700周年时所立,头门门楣所悬“钦建诚意伯庙”六个金字熠熠生辉。转念不由感叹,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功不可没,然而却在大明建立后为刘基钦点“诚意伯”的爵位,更像是“安慰奖”。罢了,淡泊名利的刘基无非也不贪爵禄,不计名位。

穿过头门,房内门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都匾额和楹联,大意都是赞颂刘基是位精通天文、地理、人世的旷之才。因断裂嵌于墙壁内的石碑上都记录诚意伯庙的兴衰以及修建经历。这些额 楹联就是刘基庙最有价值的地方,多出自名家之手,形态各异,拥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不夸张地说算得上是稀世珍品。众多名家文豪为其挥毫泼墨,可见刘基在当时大明王朝的分量。

往后便是正厅,气度恢宏的正厅是占地3000平方米刘基庙的“重头戏”。正厅中间塑有刘基及左右长子刘琏、次子刘璟座像之外,也悬挂着塑有他背后的故事的匾额以及楹联。大多都是歌颂刘基的丰功伟绩和聪颖智慧。切身感悟刘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当之无愧。出刘基庙对面就是刘伯温纪念馆,馆内陈列分为刘伯温的前半生、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刘基的影响三部分,采取、文字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对刘基的生平事迹和刘基的文学作品进行展示, 历史 客观地展示了刘伯温的传奇人生。

中间的庭院蛮有意思,松树白石也是表达了刘伯温一生的淡泊名利,青铜雕像讲述着故事,中堂正中间悬挂着刘伯温的画像,两侧还配有多幅对联。蔡元培先生一对联语言简意赅地概括文成公一生的丰功伟绩,也寄托了后世岁他的无限哀思: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

如果你读过刘基的诗,你会惊讶于大明的一代帝师,既有“万里封侯,手持酒杯看雪飞”的豪迈,也有“无情明月,有情归梦”的婉约。文成的 历史 豪迈,藏在刘基的运筹帷幄、挥斥方遒中,而文成的山水恬静,或许只有满身尘土,疲于奔波的人,才会更加珍惜,更加渴望。就如刘基最终还是选择在家乡终老此生。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常识人物篇。

文成县县名由来与千古文豪刘基的谥号有关

文成县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千古文豪刘基的谥号——“文成”而命名。

(小嘲笑一下答文成公主的2位)

佛学大词典 对“印坏文成”解释如下:印坏文成 指以蜡印印泥,蜡印虽毁坏,然其迹则显成印文。诸经论中多以其为生死相续之譬喻。即以印坏喻死,文成譬生,显示死生同时之义。亦即譬喻十二因缘相续循环之理。乃比喻有情世界之轮回,现在诸蕴虽已灭,却生出‘中有’诸蕴;此并非现在诸蕴变成中有诸蕴,亦非中有诸蕴自然产生,乃由于现在诸蕴坏灭之因缘,而有中有之诸蕴;恰如印坏而文成。又净土宗以其作为念佛往生之譬喻,即以印坏喻色身之断灭,以文成喻往生净土。[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大智度论卷十二、摩诃止观卷九下、安乐集卷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印坏文成”解释如下:印坏文成 (杂语)谓镕蜡作印,置之泥土上,蜡印自然坏,而其迹则显成印文也。安乐集上曰:‘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是以印坏喻死,文成譬生,显死生同时也。又摩诃止观九曰:‘过去无明业是蜡,现在父母精血是泥。过去业不住,故各印坏。现在托识,名色具足。故名文成。’是譬十二因缘相续循环之理也。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对“印坏文成”解释如下:印坏文成譬喻语。镕愿印,然后以印置于泥土上。久之,蜡印自然毁坏,而其所印于泥土之文迹则仍残留。此谓之印坏文成。经论中多用以譬喻生命之生死相续状态。亦即对于十二因缘之相续循环之理,所作的譬喻性说明。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九云(大正12·535c)︰

‘如蜡印印泥,印与泥合,印灭文成。而是蜡印,不变在泥。文非泥出,不余处来,以印因缘而生是文。现在阴灭,中阴阴生,是现在阴终不变为中阴五阴。中阴五阴亦非自生,不从余来,因现阴故,生中阴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名虽无差而时节各异。(中略)中阴灭坏,生后五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

此外,净土宗对此语另有一解。如《安乐集》卷上(大正47·11b)︰‘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此中,蜡印即譬喻十念相续,印泥则譬喻积习成性,印坏乃喻色身的断灭,文成喻往生净土。

又,《摩诃止观》卷九,亦以过去之无明业比喻为蜡,以现在父母之精血比喻为泥。由于过去世之业不能久住不变,故谓‘印坏’,而现在世托识而生之名色又俱足,故谓‘文成’。

[参考资料] 《大智度论》卷十二。

首先 文成不是复姓,复姓有81个 复姓共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

其次 才是藏族的 姓 。旦一般是指 天亮时。

文成公主本名为李氏,别称汉女氏,甲木萨。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扩展资料:

主要功绩

1、唐蕃友好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2、藏地发展

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因娶公主,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成公主

标签: 吐蕃 文成县 譬喻 印泥 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