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夫人和他爹、他爷爷的老婆都是齐姜,这是什么关系?,第1张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讲述了这么一件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卧龙诸葛亮出山。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琦,不堪继母迫害,连续三次向诸葛亮求计避祸。诸葛亮欲言又止。刘琦福至心灵,以观书为名,邀请诸葛亮登一小楼,暗示手下将楼梯撤去,跪倒在诸葛亮之前,说:“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于是给他指了一条路,悠悠说道:“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刘琦犹如大梦初醒,连连叩头,再三拜谢。

诸葛亮所说的申生和重耳都是晋献公的儿子,发生在这哥俩身上的事情可谓惊心动魄,足为后世诫。

晋献公继位之初,晋国刚刚从“曲沃代翼”中浴血重生,政权未固,人心不稳。

晋献公听从了大夫士蔿的劝告,尽诛原晋国诸公子,巩固了君位;其后,又“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连续攻灭了骊戎、耿、霍、魏等国,极大地提升了晋国的国力,奉行尊王政策,大振国威。

不用说,晋献公堪称一代雄主。

但是,这位雄主的私生活很乱。

他原先娶了山西姬姓小邦贾国的宗女,但他并不喜欢这位贾姬,私通父亲晋武公的宠妾齐姜,导致贾姬没生育有儿女,而齐姜却给他生下了女儿伯姬和儿子申生。

补充一下,贾姬和齐姜都不是名字。贾和齐,是指她们的母国;姬和姜,是指她们的姓。

不久,晋献公又迎娶了翟国人狐突的两个女儿:大戎狐姬和小戎子。

大戎狐姬后来生下了儿子重耳,小戎子生下了儿子夷吾。

这还没有完,晋献公攻打骊戎得胜,俘获了骊戎主的两个女儿骊姬、少姬。他让骊姬为自己诞下了儿子奚齐,让少姬为自己诞下了儿子卓子。

晋献公原本已立了申生为太子,却宠爱骊姬,爱屋及乌,要废申生而立骊姬的儿子奚齐。

这么一来,晋国内乱开始了。

公元前656年,申生遭到骊姬的迫害,自杀身亡。

重耳、夷吾兄弟吓得赶紧逃亡。

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母国翟国;夷吾逃靠近秦国的梁国。

重耳出逃这年,已经42岁了。

到了翟国,他得到了翟国君主的热情款待。

翟国君主甚至把攻打咎如国所俘获得的一对姐妹花赏给了他。

这对姐妹花中的叔隗是姐姐,14岁;季隗是妹妹,12岁。

重耳“尊老爱幼”,自己娶了年幼的季隗,而将年长的叔隗打发给了忠心追随自己的赵衰。

有季隗伴随的岁月里,重耳白天逐狐射鸟,晚上与季隗耳鬓厮磨,生活过得好不惬意,不知今夕何夕。

不知不觉间,他和季隗有了爱情的结晶——生育了伯倏和叔刘两个儿子。

重耳快乐地认为,自己就会这样在翟国幸福到老死。

但是,自从他的父亲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少姬的儿子卓子相继即位,晋国主幼国疑,内乱不息。

晋国大臣里克原先是申生的忠实追随者,他接连杀了奚齐、卓子,向重耳抛出了橄榄枝,邀请重耳回国继位。

重耳不知里克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敢自投罗网,婉然拒绝。

里克只好退而求其次,向躲在梁国的夷吾发出了邀请。

夷吾不甘错失良机,他寻求到秦国的帮助,回国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要面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宦官履鞮带领一批杀手到翟国追杀哥哥重耳,因为,哥哥的存在,对他君位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种情况下,翟国不能再呆下去了。

重耳对舅舅狐偃及谋士赵衰等人说:“此地不可久留,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如今他的得力谋臣管仲、隰朋已死,急需贤佐,正是我等投奔之所,我们到齐国去!”

众人都点头赞同。

重耳匆匆丢下了季隗和两幼小的儿子,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季隗觉察,发狂追出了好几里地。

重耳从马车上跳下,严肃地吩咐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

季隗悲愤莫名,惨笑一声,回答说:“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

重耳一时语塞,沉着脸,爬上马车,绝尘而去。

经过一番辗转流离,重耳终于来到了齐国。

故事的重点来了。

在电视连续剧《重耳传奇》里面,齐桓公的小女儿齐姜,聪明活泼,机灵捣蛋,是齐桓公的掌上明珠。她经常女扮男装到处游荡,结识了重耳。齐姜被重耳的善良和才华吸引,产生了爱慕之情。但齐姜公主深明大义,在晋国内乱时,力劝重耳回到晋国主持大局。为了帮助重耳达成大愿,她甚至不惜和家人作对,利用齐国的力量尽力帮助重耳……

必须承认,《重耳传奇》里的这些情节,是有些历史影子的。

但齐姜并不是齐桓公的女儿,更不是什么齐桓公的掌上明珠。

西汉人刘向《烈女传·晋文齐姜》里说得非常清楚:“公子重耳与舅犯奔狄。适齐,齐桓公以宗女妻之。”即重耳与舅舅子犯(即狐偃)等人先是逃亡到了狄国(亦作翟国),后来出奔齐国,齐桓公将一个齐国的宗室女子许配给他。

l

也就是说,重耳在齐国娶的女子,和申生的母亲一样,都是齐国的宗室女子,史书统一称之为“齐姜”。

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据《毛传》:“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也就是说,当时很多齐国公室的贵族妇女,都可称“孟姜”。此点除文献证据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壶为证(此壶为春秋时期齐庄公姜光的大女儿姜蕾和丈夫田桓子无宇共铸,以悼念田桓子无宇的父亲田须无)。

标签: 晋国 齐国 儿子 都是 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