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好听的星系名字,象征宇宙的名字,第1张

如下:1、浅山藏2、懜衶錵3、花瓣雨4、野草莓5、燕尾蝶6、逆光海7、染霜花8、海很蓝9、大太阳10、樱吹雪11、萤火森12、小花朵13、情丝花14、蝶き梦15、眉眼笑16、樱花梦17、江微雨18、你的笑19、太完美20、小奶兔

冷门好听的行星名字

对于新发现的恒星或者行星来说都是以编号来命名的,这个编号是个正式的名字,此外还可以由发现者再取一个大众化的名字,比如以发现者自身的名字来命名,或者以某些传奇的人物以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来命名。

而古代人们观测到的已经存在的恒星或者行星的话,根据国家的不同而命名的方式也不同。

比如中国按照五行命名的金木水火土五颗太阳系内的行星,而外国人则是以神话命名的这五颗行星。

金星:(Venus)维纳斯(罗马神话中的美神),中国还有两个外号叫做启明星,长庚星。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就是:太白金星。

木星:(Jupiter)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中国古代又称其为“岁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个太岁说的就是木星。

水星:(英语:Mercury,拉丁语:Mercurius)墨丘利(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中国古代称之为“晨星”或者“昏星”,根据出现的时间不同而名字不同和金星一样。

火星:(Mars)玛尔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中国古代称其为“荧惑”,成语“荧惑守心”,说的就是火星。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罗马神话中的农神。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者”填星”。

天王星:(英语:Uranus 希腊语:Ουρανός )乌拉诺斯(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也是太阳系内唯一一颗在地上打滚的行星。这个是外国人先发现的,因为是以天空之神的名字命名的,所以被中国人称为“天王星”。

海王星:(Neptune)尼普顿(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所以中国人称其为“海王星”

  导语:在所有天体中,只有小行星是可以由发现者提议命名的,并且最终为世人公认的。那么,小行星是怎样命名的?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行星是怎样命名的

 小行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型天体命名委员会以各类著名人士的名字或者以动物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发现者可以向小型天体命名委员会推荐命名。行星的卫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小组通常以希腊神话或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命名,也可根据发现者建议的名字命名,但是在命名之前要与小型天体命名委员会协商,主要是为了避免命名重复。对太阳系天体特征的命名也是由行星系统命名工作小组通常根据天体的具体主题命名。例如,金星上的多数特征是以著名妇女的名字命名,木卫一上的火山均以火神的名字命名等。

 第一颗小行星被发现之后,发现者皮亚齐于它给这颗星起名为谷神·费迪南星。这个名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以西西里岛的保护神谷神命名的,后一部分是以那波利国王费迪南四世命名的。但国际学者们对此不满意,因此第一颗小行星的正式名称是小行星1号谷神星。最早发现的小行星就按照这个传统,使用罗马或希腊神话中的神来命名的,比如智神星、灶神星、义神星等等。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行星被发现,最后古典神的名字都用光了,就开始混乱了起来,那些发现者有命名权,于是,它们的老婆孩子以及七大姑八大姨都用来命名小行星,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发现者可以随便赠送这个名字给自己喜欢的人,那些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和文化名人都出现在小行星的命名中。

 但更多的小行星命名还是充满理性的,对于那些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人发现了很多小行星这种情况,它们基本会选择有意义的命名,于是,地名、城市、童话人物都出现了,其它民族神话中的神也可以拿来命名,在最近几十年的命名中,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大学以及文化观念较多地出现在小行星的命名中,让小行星的命名更加充满了理性。

 小行星被发现之后,它会有一个临时编号,是由它的发现年份和两个字母组成,当一颗小行星至少四次在回归中心被观测到,它的轨道数据被证实之后,就会获得一个永久编号,同时还有一个名字,虽然发现者有命名权,但是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认可。

 这个规则还有特殊的地方,比如遇到一些编号是1000的倍数的小行星,习惯上以特别重要的人、物来命名。比如5000是国际天文联会,6000是联合国,21000是百科全书,25000是天体测量等。

 截至2007年3月6日,已计算出轨道(即获临时编号)的小行星共679373颗,获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共150106颗,获命名的小行星共12712颗。

 行星简介

 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

 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已被重分类为矮行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6年5月8日,人类已发现2125颗太阳系外的行星。

 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亿亿吨以上。

 按照这一定义,截至2013年,太阳系内有8颗行星,分别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行星定义委员会称,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是二十八星宿,详细如下:

1、东方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东方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观测,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

2、北方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貐。

北方七宿共六十五个星座,八百余颗星,它们组成了蛇与龟的形象,故称为玄武。七宿斗宿为北方玄武元龟之首,由六颗星组成,状亦如斗,一般称其为南斗,它与北斗一起掌管着生死大权,又称为天庙。

3、西方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古代将网小而柄长者称为毕,毕星又号称雨师,又名屏翳、号屏、玄冥(与室宿相同);我国以毕宿为雨星。觜宿三星几乎完全靠在一起,实在是樱桃小口一点点。参宿七星,中间三星排成一排,两侧各有两颗星,七颗星均很亮,在天空中非常显眼。

4、南方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一管积聚布帛、一管积聚金玉,附近还有天狗、天社、外厨等星座。柳宿八星,状如垂柳,它是朱雀的口。星宿七星,是朱雀的颈,附近是轩辕十七星。张宿六星为朱雀的嗉子,附近有天庙十四星。翼宿二十二星,算是朱雀的翅膀和尾巴。

扩展资料:

《淮南子·天文训》将二十八宿分成九野:

1、中央钧天:角宿、亢宿、氐宿。

2、东方苍天:房宿、心宿、尾宿。

3、东北变天:箕宿、斗宿、牛宿。

4、北方玄天:女宿、虚宿、危宿、室宿。

5、西北幽天:壁宿、奎宿、娄宿。

6、西方颢天:胃宿、昴宿、毕宿。

7、西南朱天:觜宿、参宿、井宿。

8、南方炎天:鬼宿、柳宿、星宿。

9、东南阳天:张宿、翼宿、轸宿。

争议——

二十八宿的体系除了中国外,印度、巴比伦、伊朗、埃及与阿拉伯也有二十八宿的类似体系,而且均能一一对应(虽不是全部严格相等),例如印度称为“纳沙特拉”(Nakshatra),1860年,韦柏在《中印两国历学的比较》一文提出二十八宿起源于印度,原因是中国二十八宿起于角,而印度起于昴。

1891年,荷姆美尔主张二十八宿应当起源于巴比伦。美国学者伯吉斯(EBurgess)认为,二十八宿体系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二十八宿名称有与古梵文相似之处。新城新藏的《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

竺可桢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和地点》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夏鼐认为二十八宿是自中国传入印度,不过夏鼐指出,印度有二十八宿和二十七宿两种体系,二十七宿体系较为流行。

参考资料:

-二十八星宿

小行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型天体命名委员会以各类著名人士的名字或者以动物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发现者可以向小型天体命名委员会推荐命名。行星的卫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小组通常以希腊神话或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命名,也可根据发现者建议的名字命名,但是在命名之前要与小型天体命名委员会协商,主要是为了避免命名重复。

对太阳系天体特征的命名也是由行星系统命名工作小组通常根据天体的具体主题命名。例如,金星上的多数特征是以著名妇女的名字命名,木卫一上的火山均以火神的名字命名等。

小行星

1801年科学家们在夜空中发现了一个闪光的小物体。起初他们以为这个名为"谷神星"的东西是颗行星,然而一年后又发现了一个同谷神星十分相像的物体。他们意识到行星不可能这么小,于是将其命名为~小行星~,意思是"象星星一样"。

直到1951年也只发现8颗小行星。而今天天文学家运用先进科技已经辨别出约5000颗小行星。

太阳系中成千上万颗小行星都没能积聚形成行星。它们的体积大小不等,有的与高尔夫球一般大,而有的则相当于整个罗德艾兰州那么大。大多数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进行轨道运行。

大多数小行星沿着木星的路线进行规则的轨道运行。另外一些轨道则为偏心圆,远时靠近天王星,近时靠近地球。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发现有几百颗小行星穿过地球~轨道~,据估计还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未被发现。

天文学家们根据~陨石~成份和光谱将大部分小行星分成三大类。"硅质"小行星含有一个石质硅层包围的铁镍内核。这种小行星约占15%。"金属质"小行星占10%,主要由铁和镍组成。"碳质"小行星数量最多,占了75%,它们含有丰富的碳。

有时小行星的轨道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地球和受到撞击而布满~陨石坑~的月球一样,也是宇宙撞击的目标。我们这颗勤勉的星球通过填平、火山活动以及风化腐蚀抹去了那些暴力的痕迹,然而少数大的冲击遗留下来的陨石坑仍是过去创伤的见证。

小行星是指那些也围绕着太阳运转但体积太小而不能称之为行星的天体。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只有 1000 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一般大小。直径超过 240 公里的小行星约有 16 个。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的轨道外侧的太空中。而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其中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有一种推测认为,它们可能是一颗神秘行星的残骸,这颗行星在远古时代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宇宙碰撞而被摧毁。但从这些小行星的特征来看,它们并不像是曾经集结在一起。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一的天体,那它的直径只有不到 1500 公里——比月球的半径还小。

我们对小行星的所知很多是从研究坠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而来。那些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称为流星体。流星体高速飞入大气,其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极高的温度,随之汽化并发出强光,这就是流星。如果流星没有被完全烧毁而坠落到地面,就是陨星。

大约 928% 的陨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 是铁和镍,其他的陨石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陨铁。因为陨石与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一般较难辨别。

Gaspra 小行星 Ida 和 Dactyl 小行星

Toutais 小行星 Castalia 小行星

Geographos 小行星 小行星 Ida 和

Mathilde Gaspra

由于小行星是从早期太阳系残留下来的物质,科学家对它们的构成非常感兴趣。宇宙探测器在经过小行星带时发现,小行星带其实非常空旷,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1991 年以前,人们都是通过地面观测以获得小行星的数据。1991 年 10 月,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访问了 951 Gaspra 小行星,拍摄了第一张高分辨率的小行星照片。1993 年 8 月,伽利略号又飞临 243 Ida 小行星,使其成为第二颗被宇宙飞船访问过的小行星。Gaspra 和 Ida 小行星都富含金属,属于 S 型小行星。1997年 6月27日,NEAR 探测器与 253 Mathilde 小行星擦肩而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使得科学家们第一次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颗富含碳的 C 型小行星。由于 NEAR 探测器并不是专用对其进行考察的,这次访问成为至今对它进行的唯一的一次访问。NEAR是用于在 1999年 1 月对 Eros 小行星进行考察的。

天文学家们已经对不少小行星作了地面观察。一些知名的小行星有 Toutais、Castalia、Vesta 和 Geographos 等。对于小行星 Toutatis、Castalia 和Geographos,天文学家是在它们接近太阳时,在地面通过射电观察研究它们的。Vesta 小行星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的。

部分与中国有关的著名小行星

第一颗与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小行星:193 瑞华星(发现者JC Watson)

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1125 中华 (发现者张钰哲)

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 张衡

第一颗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 2045 北京

第一颗以中国县名命名的小行星: 3611 大埔

第一颗以中国台湾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2240 蔡(蔡章献)

第一颗以中国太空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256 杨利伟

小行星在太阳系中别具一格。它们的体积甚小,直径多数只有几公里,为数众多,饶日公转的轨道几乎都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小行星的发现同提丢斯- 波得定则的提出有密切联系,根据该定则,在距太阳距离为28 天文单位处应有一颗行星,1801年元旦,皮亚奇果真在该处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在随后的几年中同谷神星轨道相近的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相继被发现。天文照相术的引进和闪视比较仪的使用,使得小行星的的年发现率大增,到1940年具有永久性编号的小行星已经有1564颗。其中,德国天文学家恩克和汉森因长于轨道计算,沃尔夫和赖因穆特在观测上有许多发现而贡献尤大。

小行星的命名权属于发现者。早期喜欢用女神的名字,后来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机构名的首字母缩写词来命名。有些小行星群和小行星特别著名,如脱罗央群,阿波罗群,伊卡鲁斯,爱神星,希达尔戈等。

按轨道根数作统计分析,轨道倾角在约5 度和偏心率约017处的小行星数目最多。柯克伍德缝是按小行星平均日心距离统计得到的最著名的分布特征。小行星数N 与平均冲日星等m 之间有统计关系logN=039m-33,小行星直径d 同绝对星等g 之间满足统计公式logd(公里)=37-02g。小行星数随直径的分布在直径约30公里附近出现间断。

——————————————————————————————

小行星

小行星是一些围绕太阳运转但因为太小而称不上行星的天体。小行星可大至如直径约1000公里的Ceres 小行星,小至与鹅卵石一般。有16颗小行星的直径超过 240公里。它们位于地球轨道以内到土星的轨道以外的空间中。而大多数小行星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有些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有些小行星还曾与地球相撞。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剩余物质。一种推测认为它们是一颗在很久以前一次巨大碰撞中被毁的行星的遗留物。然而这些小行星更像是些从未组成过单一行星的物质。事实上,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独的天体,它的直径还不到1500公里——比月球的半径还小。

由于小行星是早期太阳系的物质,科学家们对它们的成份非常感兴趣。宇宙探测器经过小行星带时发现,小行星带其实非常空旷,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分隔得非常遥远。在1991年以前所获的小行星数据仅通过基于地面的观测。1991年10月,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访问了951 Gaspra小行星,从而获得了第一张高分辨率的小行星照片。1993年8月,伽利略号又飞经了243 Ida小行星,使其成为第二颗被宇宙飞船访问过的小行星。 Gaspra和Ida小行星都富含金属,属于S型小行星。

我们对小行星的所知很多是通过分析坠落到地球表面的太空碎石。那些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称为流星体。当流星体高速闯进我们的大气层,其表面因与空气的摩擦产生高温而汽化,并且发出强光,这便是流星。如果流星体没有完全烧毁而落到地面,便称为陨星。 牋经过对所有陨星的分析,其中 928%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岩石),57%是铁和镍,剩余部分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陨铁。因为陨石与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较难辨别。

1997年 6月27日,NEAR探测器与253 Mathilde小行星擦肩而过。这次机遇使得科学家们第一次能近距离观察这颗富含碳的 C型小行星。此次访问由于NEAR探测器不是专门用来对其进行考察而成为唯一的一次访。NEAR是用于在1999年 1月对Eros小行星进行考察的。

天文学家们已经对不少小行星作了地面观察。一些知名的小行星有Toutais、Castalia、Vesta和Geographos等。对于小行星Toutatis、Castalia和Geographos,天文学家是在它们接近太阳时,在地面通过射电观察研究它们的。Vesta 小行星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的。

小行星的发现同提丢斯- 波得定则的提出有密切联系,根据该定则,在距太阳距离为28 天文单位处应有一颗行星,1801年元旦皮亚奇果真在该处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在随后的几年中同谷神星轨道相近的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相继被发现。天文照相术的引进和闪视比较仪的使用,使得小行星的的年发现率大增,到1940年具有永久性编号的小行星已经有1564颗。其中,德国天文学家恩克和汉森因长于轨道计算,沃尔夫和赖因穆特在观测上有许多发现而贡献尤大。

小行星的命名权属于发现者。早期喜欢用女神的名字,后来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机构名的首字母缩写词来命名。有些小行星群和小行星特别著名,如脱罗央群,阿波罗群,伊卡鲁斯,爱神星,希达尔戈等。按轨道根数作统计分析,轨道倾角在约5 度和偏心率约017处的小行星数目最多。柯克伍德缝是按小行星平均日心距离统计得到的最著名的分布特征。小行星数N 与平均冲日星等m 之间有统计关系logN=039m-33,小行星直径d 同绝对星等g 之间满足统计公式logd(公里)=37-02g。小行星数随直径的分布在直径约30公里附近出现间断。

对太阳系天体特征的命名也是由行星系统命名工作小组通常根据天体的具体主题命名。例如,金星上的多数特征是以著名妇女的名字命名,木卫一上的火山均以火神的名字命名等

最初发现的一些小行星大都以希腊神话中的神命名,如“谷神星”、“爱神星”等。后来发现的小行星越来越多,有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有用地名命名的、有用古代天文学家名的,但多数小行星只编了一个号。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已发现的小行星的400多颗,其中40多颗已编号,并命名为张衡、祖冲之等。

标签: 小行星 行星 天体 轨道 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