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说一代帝王坐拥后宫佳丽三千,这三千佳丽其实不过是个虚数,只是为了表明帝王的嫔妃之多而已;但是,其中的一位皇帝一夜召幸三十个嫔妃,这可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夜召幸三十妃,这个纪录可令历史上所有的荒*帝王为之汗颜!这个创纪录的皇帝是谁呢?他究竟有多么强的 ,又是怎样连续召幸这些嫔妃而创下惊艳历史的纪录的呢?
翻开尘封历史的资料,不难看出这个创纪录的皇帝就是南宋度宗赵Q。
赵Q,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孜,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Q,登基后成为南宋第六位皇帝,在位十年。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宋理宗赵昀弟嗣荣王赵与芮之子,也就是宋理宗的侄儿。赵Q幼时读书用功,聪慧敏捷,时常一语破的,令宋理宗十分喜爱。宋理宗没有儿子,便立赵Q为皇太子。赵Q二十五岁即位,三十五岁就因酒色过度而身亡了。赵Q死后葬于永绍陵,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赵Q虽然幼时聪敏,但长大后却十分昏庸无能,荒*无度。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元朝军队正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当时朝廷政治十分腐败,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而赵Q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无道,长期沉湎于酒色之中。南宋王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走向灭亡。
当时北方元军多次出兵饮马长江,进攻南宋。南宋朝廷虽然腐朽不堪,但是广大军民的奋勇抵抗,使得元军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付出沉重代价。赵Q即位后,元军猛攻襄樊。这一次是决定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但是贾似道却密而不报,并谎报军情,说大败元军,战果辉煌。而赵Q竟然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即公元1274年初攻破了围困五年之久的襄樊城,南宋王朝的丧钟终于被敲响。赵Q闻讯后顿时昏倒在地。
赵Q在位十年,南宋王朝一直处于元军大兵压境的岌岌可危之中,但赵Q不思组织广大军民抵抗元军,却每日白天借美酒浇愁,晚上幸美人散心。他与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一样不仅期盼自己长生不老,而且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强烈的 ,以驾驭后宫嫔妃,以追求声色犬马。他在服食所谓“不老药”仙丹的同时,还遍寻“壮阳药”,欲幸遍后宫美色。
据清乾隆年间毕沅编着的《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关于赵Q的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馀人。”意思就是说,赵Q做皇太子就以好色出名。当了皇帝之后还是如此。根据宫中旧例,如果宫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觉,次日早晨要到合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主管的太监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赵Q刚当了皇帝时,有一天到合门前谢恩的宫妃有三十余名。史学界就此段文字获知,赵Q性能力超强,一夜竟然召幸了三十余名嫔妃。
赵Q即位做皇帝时,那年他二十五岁,正是他一生中 最为强烈的年龄。既然皇帝有与任何女人发生性关系的特权,后宫遍是佳丽美色,刚获得这种权力的赵Q自然大喜过望,不会放过每一个春宵良辰。真可谓春宵一刻值千金!所以,赵Q一夜召幸三十多个嫔妃还是相当可信的。但这也有让人怀疑的地方,以一夜十二小时、三十个嫔妃计算,赵Q与嫔妃上床一次的平均时间是二十四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赵Q不可能在自然生理状态下完成这轮番的召幸过程。因此史学界认为,赵Q如果不借助于药物,在床上不可能如此强悍。
那么赵Q借助了什么样的药物?不容置言,无疑是壮阳药也!尽管关于赵Q的史料中没有记在这方面的内容,但史学界的猜想不会是空穴来风。
据有关媒体上资料表明,壮阳药也叫媚药、 、房中药。但媚药、 、房中药的使用范围宽泛,并不仅限于男人,女人也可服用。此类药在古代帝王宫中极为流行,今日遍布街头的成人用品商店,应当是古人的遗风和继续。 有不同的名称,"三益丹"、"益肾丹"、"保肾丹"、"快女丹"、"受宠丹"、"保命丹"、"童女丹"、"益女丹"、"得春丹"、"遇仙丹"、"合欢散"、"寒食散"、"春散"、"相投散"、"一笑散"、"相思方"都是这种药物的不同说法,还有的名字更形象,"美女提倒金方"、"灵龟展势方"、"美女颤声娇"、"贵妃夜夜娇"、"旱苗喜雨膏"、"金枪不倒丸"……虽然叫法不一样,但药理功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人性兴奋的药物。
按中国古代一部最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上的说法,"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而皇帝多不守古制,随意扩充后宫。《新唐书》上说,"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开元、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后宫的美女多达四万名,比秦始皇的一万多人还要多得多,大概创造了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纪录。
由于皇帝可以发生性关系的对象实在太多了,壮阳药在宫中广为流行是可以想像出来的,有的方家术士甚至将之制成点心、水果,供帝王方便食用。民国着名文人孙静庵所着的《栖霞阁野乘》中说了一件"圆明园内发现之房中药"的事情,足可证明壮阳药在宫中的流行程度。
这件事情说的是,"丁文诚官翰林,一日,召见见于圆明园。公至时过早,内侍引至一小屋中,令其坐,俟叫起。文诚坐久,偶起立,忽见小几上有蒲桃一碟,计十余颗,紫翠如新摘。时方五月,不得有此,异之。戏取食其一,味亦绝鲜美。俄顷,觉腹热如火, 忽暴长至尺许。时正着纱衣,挺然翘举,不复可掩,大惧欲死。急俯身以手按腹,倒地呼痛。内侍闻之,至询所苦,诡对以暴犯急痧,腹痛不可忍。内侍以痧药与之,须臾,痛益厉。内侍无如何,乃饬入从园旁小门扶之出,而以急病入奏。公出时,犹不敢直立也。"
这个故事发生于咸丰年间,当时的皇帝是清文宗奕},即咸丰皇帝,后来的西太后慈禧就是他宠幸的后宫嫔妃。当时丁文诚意外得知奕}在暗暗服食壮阳药后,再次进圆明园见到奕}时进献了这壮阳秘方,"皇上调养圣体,最好每天饮鹿血一杯;燥热之药切不可用。"奕}问他饮鹿血有何功效,丁文诚告诉奕}鹿血是壮阳活血之妙品。奕}当即记心里了,吩咐内务府买梅花鹿一百多头,放养在园中,这也是圆明园中出现梅花鹿的原因。据说此后奕}天天取鹿血喝,果然见效,可夜夜与宫妃欢娱。
中国古代帝王可以说人人喜欢服用 ,依赖 ,来增强自己的 ,以便随时随地召幸后宫的嫔妃。因此,作为南宋第六世的皇帝宋度宗赵Q恐怕也概莫能外。
后宫宠幸佳丽
中国古代后宫称谓:
1、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后汉书。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主,欲王吕氏。“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汉书。元后传赞》:“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16、坤极:皇后的别称。《后汉书。梁皇后纪》:“梁小贵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极。”
17、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19、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历代帝王妃嫔众多。《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秦始皇灭六国,尽收其宫女充实内廷;汉武帝妃嫔有昭仪、婕妤等四级;晋武帝有宫女近万人;康熙有妃嫔五十一人。
20、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周礼。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嫔。
据说,宫中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历代多用其制,但名称不一。唐代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新唐书。后妃传》)。
21、妃嫱、嫔御、嫔嫱: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御。
22、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妃、妃、嫔之下。
23、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24、贵嫔: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时地位仅次于皇后。以后,历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25、德妃、贤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时为正一品。
26、淑妃: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当时地位较高,仅次于贵嫔和夫人。以后历代多设置。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皇贵太妃、贵太妃。
28、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香料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香、多子之义,以表示吉利。后来就以椒房代称皇后。
29、淑媛: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位在淑妃后。
30、惠妃、丽妃、华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玄宗开元时置。《旧唐书。后妃传。序》:开元中,“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夫人,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诸侯之妾的称呼。
32、储妃:太子妃。
33、东妃:太子妃。
34、美人: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据传,汉宫妃嫔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后一直到明代,宫廷中皆有美人名号。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称号,始于西汉。此后,魏晋至隋唐后宫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称嫡妻为女君。
37、内宠、内嬖、嬖人:帝王宠幸的姬妾。《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别称。
39、侧室、别室、别房:妾的别称。
40、继室:诸侯次妃的别称。
41、大娘、小娘:皇后与妃妾的别称。清梁章钜《称谓录》:“天子妻古称大娘。”
42、细君:原为古代诸侯之妻的称呼,后来转化为妻子的通称。
43、夫人:周代诸侯的嫡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后来,诸侯之母也可称夫人。汉代皇帝的妾皆称夫人。魏晋以后,或称夫人,或另立名号。
44、寡小君: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礼记。曲礼》下:“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后来臣民对别国也谦称本国国君的夫人为寡小君。
45、内官:先秦时诸侯妻妾、宫廷女官的称号。后代多有沿用。
46、内主:先秦时诸侯夫人的称呼。后代有时也指皇后。《晋武帝立皇后大赦诏》:“以仪刑万邦者,必须内主。”
47、少君、小君:先秦时称诸侯的妻子为少君或小君。
4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汉书。外戚传》:“高祖薄姬,文帝母也。”
49、娣娰:古代帝王诸妾的合称。年长者为娰,年幼者为娣。后世娣娰也指妯娌。
50、媵:陪嫁的妾。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常以妹妹或侄女从嫁为侍妾,称为媵。
51、媵御、媵妾:随嫁的侍妾。又称媵侍、媵婢。
52、妾、侍妾: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53、长妾、贵妾:古代诸侯有子的妾。
54、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
55、小星:古时侍妾的别称。
56、昭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57、昭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时始置。魏晋至隋唐多被沿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58、昭华: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号者。
59、修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0、修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1、婕妤: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后世(明代以前)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2、娙娥: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三。后世沿用此称号者不多。
63、容华: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四。后世亦有沿用此称号者,但地位不高。
64、充依: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
-后宫
白居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276年,12个皇帝。清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执政期间,这段时间又称”康乾盛世“,在西方被称为“High
Qing” 。
康乾盛世下的清朝1790年人口突破3亿,GDP占世界1/3。没有哪一个朝代是长盛不衰的,清朝也不例外,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人们思想逐渐麻木,故步自封,最后国门被西方人用先进的武器打开,清朝逐渐衰败到1912年结束。
每一个朝代灭亡,紫禁城里的人就要另寻生路,宫里的妃子平时都是娇生惯养的主子,一下失去了往日的尊贵和地位,她们又能去哪呢清朝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期间,还没有严格的后妃制度,只把最优秀的妻妾称为”福晋“,妻子称为”大福晋“,其他小妾称为”侧福晋“,其他平凡的小妾称为”格格“,或者没有称呼。
康熙时期,清朝后宫才有了完善的后妃制度,后妃分为8个等级,并且每个等级规定了人数,皇后1名,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清朝后妃最多的皇帝也是康熙,共有67人,康熙执政的这段时间是清朝非常富饶的一个时期,国库有那么多的钱去养这些女人。但随着清朝的衰败,国库没有那么的钱去娶妻,嫔妃是人数也相对减少,同治帝一后四妃,光绪帝一后二妃,宣统帝只有一后一妃。
清朝灭亡的时候,光绪帝的两个妃子,珍妃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就死了,珍妃的姐姐瑾妃活到1924年去世,妻子裕隆还活着,并且当上太后。隆裕是慈禧太后侄女,光绪帝表姐,1888年经过慈禧指婚嫁给光绪。
光绪生前没有留下一个孩子,皇位只能从其他皇室血脉中挑选,慈禧从载沣府中挑选了年仅3岁的溥仪当皇帝,她选一个才3岁的小孩当皇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她又是想把溥仪打造成第二个傀儡皇帝。
但这一次慈禧失策了,溥仪离登基还有半个月她就死了。慈禧死后,大权就交给了裕隆,裕隆没有慈禧那么有政治手段,也没有个信得过的人给她出谋划策,她把大权交给袁世凯,希望袁世凯能替她分忧,谁知袁世凯非但没有向着她,还威逼利诱她答应溥仪逊位。
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宣告年仅6岁的溥仪退位,不过裕隆答应退位是有条件的,她为了皇室日后还能有生活保障,要求袁世凯签一份《清室优待条例》,里面规定国民政府每年给清帝400万两的生活费,仍允许溥仪住在紫禁城,享有皇帝尊号等等。裕隆为溥仪争取到这些不久,1913年2月22日就在长春宫去世,享年46岁。
1922年,溥仪16岁在紫禁城选妃,他的年代已经有照相机,就拿着4个女人的照片选妃,这4个女人穿着差不多的服装,化着几乎一样的妆,溥仪觉得4个女人都长得一样,就通过女人的服装来选妃,他觉得文绣衣服上的花纹最好看,就在文绣的照片上画了个圈。
推选婉容的端康太妃看到了心里很不爽,要溥仪选婉容,溥仪就又在婉容的照片上画了个圈,12月1日连娶两个妻子入门。婉容最后被溥仪选中,应该是当妃子的,但婉容家族地位比文绣高几个阶级,挤掉文绣当上皇后,有见过她的人评价她“大有明星皇后的资格”。
婉容凭借家世坐上皇后在别的朝代是好事,但在清朝末年不是一件好事,她只当了2年的皇后,1924年10月23日就随溥仪被冯玉祥发动的政变赶出皇宫,那时的袁世凯已经死了,冯玉祥不能忍受民国的领土内还有个前清“小朝廷”,就把紫禁城里的人全轰出去。
溥仪被赶出宫之后一直想着复位,甚至是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复位,文绣跟溥仪的理念不同,她认为日本人不是什么好人,他们答应帮助溥仪当伪满皇帝,其实是想控制他做伤害中国老百姓的事,一直在积极劝阻溥仪不要跟日本人合作,溥仪满脑子都是复位根本听不进文绣的好心劝告,愈发的不喜欢文绣。
此时的溥仪已经不是皇帝,也要受法律的约束,文绣在宫里也接受了一些新式思想教育,有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她再也忍受不了溥仪的冷落,就找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离婚后的文绣拿着溥仪赔偿的5万元隐姓埋名去一个小学当过老师,但她的身份还是在不经意间走漏出去,无数的人都找到她的学校害她无法正常工作,文绣之后就只能干些糊纸盒、卖香烟的工作。
1945年日本战败,文绣的生活才好一点,在朋友介绍下有了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在《华北日报》做校对的工作,后来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华北日报》社长把她看在眼里,将一个河南大龄未婚男军官介绍给她,文绣和这个军官过了一辈子,一直到1953年9月17日去世,河南军官直到文绣死,才从文绣嘴里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我记得当初看袁姗姗和刘恺威主演的电视剧《山河恋之美人无泪》的时候,那里面的女主角大玉儿是一个从早就被人称为福星的人,后来嫁给大金大汉皇太极,经历一系列事情之后,皇太极改大金为大清自立为皇,而玉儿作为他的女人,自然就跟随他变成了后宫的一份子,而大清的首都那个时候是叫盛京,在盛京的皇宫里,大玉儿就住在名叫“永福宫”的宫殿里。
因为两个人在年少时结为夫妻,一路互相扶持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在刘询的心里,妻子许平君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当时刘询还是一位不受宠的皇子,因为受到巫蛊之乱的牵连,从小刘询便是在监狱中长大的,这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非常大的伤害,直到君王开恩,刘询才被放出来。
被放出来的刘询在宫外没有住处,只能寄住在一位官员的家中,这位官员曾经是自己祖父的侍从,多年来一直对刘询也是照顾有加,现在见到刘询被放非常的高兴,在安排好刘询的饮食起居之后,又为他操办起了婚事,选的就是自己朋友的孙女许平君。不久两个人便成婚了,婚后的感情也十分的好,许平君非常心疼刘询幼年的遭遇,对他百般温柔体贴,而刘询在经历过大难之后,也非常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温暖。
婚后不久两个人生下了第一个儿子,第一次做父亲的刘询高兴的涕泪交加,他非常感激许平君,因为是她给了自己一个家,让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人。可随后发生的一切打破了两个人宁静的生活,汉武帝突然驾崩,朝臣霍光为了掌握朝政,想起了无依无靠又拥有汉室血统的刘询,于是将刘询推上了皇位。
做了君王的刘询想要立许平君为皇后,但是遭到了霍光的反对,在和朝臣商议此事的时候,刘询数次哽咽着回忆起两个人的艰苦岁月,是许平君一次次抚平他心灵上的创伤,陪着他度过那段贫苦的岁月,在场的大臣听了无一不落泪,最后霍光不得不同意此事。可是最后许平君却还是被害死了,刘询悲痛万分,更加怀念许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