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息传递的故事

科学网 97 0

有关信息传递的故事,第1张

  鸿雁传书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这个你可能不需要 不过我还是写一下,可以只看上面的

  古今传递信息的故事

  烽火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

  马拉松长跑是为了报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传递信息只能靠两条腿或骑马。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一位2000多年前为传送捷报而牺牲的英雄设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气从马拉松镇跑到首都雅典报告喜讯,当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赶到雅典广场说完捷报之后,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1896年,在世界第一届奥运会上,他跑过的距离被作为一个长跑比赛项目列入运动会。

  用驿站传递信息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从此通信也就开始了。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以骏马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通信的。在当时这已经很快了。

  信鸽和信猴

  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还整顿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传递制度。

  公元前31年,罗马人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仿照这样的机构,建立了公共驿站。站里备有喂足草料的驿马和供过往官员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纪,罗马式邮局已经消失,修道院遍布欧洲。修道院之间的通信通过使用称为撀尥祭瓟的羊皮纸卷进行。第一个修道院在纸卷上写上他们的传言,送达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们的传言,从而使纸卷越来越长。例如,传送圣·维落尔修道院院长死讯的纸卷长达95米,宽025米。人们称之为修士邮局。

  大清邮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区十三家主要的通邮站之一。经历了民营的信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等不同阶段。他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近代中国邮政历史的缩影。

  1878年(清光绪四年),烟台“华洋书信馆”在周村设立分馆,是为淄博地区大清邮政 机构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邮局开办。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邮局设立,附 设八陡、西冶街2处代办所,并设信柜5处,有村镇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庄信差2人 ,通莱芜、泰安信差4人。1904年,临淄西关广顺号、卫生堂药店设邮政代办处。翌年 ,桓台设三等邮局,张店、索镇设分局。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设在原张店街里东四街,为商家 代办,办理信件和汇兑业务。时周村、淄川、新城(桓台)索镇、张店等局隶属济南总局, 博山、临淄、金岭、淄河等局隶属青州总局。

  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邮局”改称“中华邮局”。邮局内部设邮务员、邮务佐、邮差、局役 四级。原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迁至南北街。

  1919年1月,临淄中华邮局在临淄城建立,始为三等邮局,翌年10月升为二等邮局, 乡间设辛店、淄河店、孙娄店、西古城4处分柜。1920年8月设立桓台县邮局(三等局 )、张店邮局(三等局,后升为二等)、周村邮局(二等局)、博山邮局(二等局)。桓台 县邮局在北石桥、曹村扒头桥设信柜,属商家代办。

  1921年,博山邮局增设村镇巡外邮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庄、邢家庄均设信柜。

  1924年,张店中华邮局改为二等二级局,租用民房3间,经营汇票、保价信、平信。南 定亦设邮政局。

  1926年,张店邮局迁至原张店二马路(今西一路),并增设包裹邮寄等业务。同时在福 胜里、卫固设置信箱,马尚、卫固分别设立邮寄代办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31年,辛店分柜升为辛店邮局。

  1943年,铁山、卫固、石桥设邮政代办所,后改为邮务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45年,张店、南定均为二等乙级邮局。张店邮局配有局长1人,邮务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马尚亦设有邮政代办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华邮局”即被战时邮局接收。直到今天的网络通讯,电子邮件。

  最早的信封

  在信封诞生之前,为了保守信件秘密,人们颇伤脑筋。古希腊人为了寄信,先把奴隶的头发剃净,在头皮上写信,等头发长好,再将信寄出。收信人把奴隶的头发剃光就可读到信的内容。公元前10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人以制好的粘土板作信纸,刻上信的内容,然后装进陶器烧好,收信人必须打破陶器才能得知信的内容。

  中国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常见的书信是木牍。木牍一般长1尺约033米,故也叫尺牍。信封用木板制成,呈鲤鱼形,一底一盖夹在尺牍的外面,木板上刻上三道线槽,用绳子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木板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

  中国火漆传入欧洲后,封漆成为通信保密的法宝。1820年,英国书商布鲁尔在海滨度假时发现不少**和女士热衷写信,但又怕信中内容被人知道,于是设计了一批信封。这是世界上第一批纸质商品信封。1844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台糊信封的机器。从此,纸质信封风行全球。

  信封上的邮戳

  如今,邮戳的主要用途是盖销邮票。然而邮戳却比邮票早问世400多年。15世纪30年代,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邮局首先使用了邮戳。当时只是在邮件上盖个小图章,注明收寄邮件的地名。此后又出现了邮资已付的邮戳,但都没有具体的日期。

  1661年,英国邮政总局局长比绍普,为了检查和考核邮递员是否及时传递邮件,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日期的邮戳,从而使邮戳趋于完善,一直沿用至今。这枚邮戳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出世早179年。

  1879年,中国清朝政府开办了大清邮局,使用的是八卦邮戳。八卦邮戳只表示地名,不表明日期。后来的邮戳上才逐渐加上年代日期的标记。不过,邮戳上的纪年比较特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采用公元纪年。

  进入20世纪后,邮戳的种类不断增多,除了日戳外,还有邮资已付戳、纪念戳、免费军邮戳、旅游胜地纪念戳等10余种。

  最早的一便士邮票

  在比绍普发明带日期邮戳之前的1365年,法国巴黎市邮政局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因拒付邮费而积压的信件,受邮戳的启发,印行了一种特制的小纸片。纸片上没有图案,只印有字样。这种印有邮资已付戳记的小纸片,便是最早的邮票。

  爱尔兰人詹姆斯·查默斯在1834年印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而实施是在1838年英国的邮政大臣罗兰·希尔爵士改革邮政之后。希尔规定全国邮资标准一律按半盎司收一便士,并发行了一便士的邮票。

  在邮票上打孔

  1847年,英国人亨利·亚瑟发明了第一台邮票分剪设备。最初,这台设备只能裁剪邮票。一年后,发明人对这种机器进行了改进,制造出能打一排小孔的穿孔机。1854年,第一枚齿孔邮票穿孔机诞生了。

  信箱

  1650年前后,巴黎已有邮局,负责与外省和外国的通信邮务,而巴黎市内的居民之间却无法进行通信联系。为此在1653年,法国人德维莱耶第一次把一些用来放信的箱子挂在主要街道拐角处的墙壁上作为信箱,弥补了这个缺陷。在市内居住的居民只要把已付邮费的票据贴在信封上,就可以就近把信投入信箱,邮局的职员每日三次开箱收取。

  1692年,巴黎共有6个这样的信箱,1723年有7个,1740年有12个,到了1780年已经增加到500多个。

  明信片

  1861年,美国的约翰·查尔顿在费城发明了明信片。之后,一个名叫哈里·李普曼的商人对明信片的设计加进了装饰,进行公开发行并申请了专利。预付邮资明信片不用再贴邮票。这种明信片是由奥地利维也纳伊施塔特军事学院的伊曼纽尔·赫尔曼首先发明的。1869年10月1日,预付邮资明信片首次在世界上发行,其表面为淡**,上附一张面值2克莱泽的邮票。明信片可以对亲属、友人等表示问候、祝贺、抱歉等等,是其他通信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至今还在大量使用,并且种类越来越多,装饰越来越具有艺术性,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如生日贺卡、学生贺卡、结婚贺卡等等。今天,明信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邮政的专用颜色

  世界各国邮政的专用颜色是按照本国的传统和习惯设定的。如英国用红色,美国用灰色,中国用绿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49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上,曾讨论了邮政专用颜色问题,认为绿色象征了和平、青春和繁荣,所以作出决议,规定人民邮政采用绿色为专用色。

  国际邮件是怎样邮递的

  世界各地大小邮局约654000家,国际邮件每天达10亿份。世界邮政联盟169个会员国的数百万名邮务人员在为送信工作服务。那么国际邮件是如何传递的呢?例如一个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皮斯里弗工作的人,星期一写信给住在法国南部尼斯附近的朋友。邮差当天下午收集好邮件送到镇上的邮局。邮务人员把本地邮件跟寄往加拿大其他地方的邮件分开,又把国际邮件分为太平洋以西的和太平洋以东的两大类。晚上,邮件都装上货车运往160千米外的大草原城。第二天早上两类国际邮件装上货车又运往480千米外的省会埃德蒙顿,从埃德蒙顿邮局运往机场。在机场,西行邮件空运到温哥华,东行邮件运往多伦多。邮件到达多伦多后按目的地所属的国家分类,这个过程到星期四才完成。星期四晚上,国际班机从多伦多飞往巴黎,在星期五早上到达。

  在巴黎,邮件由机械化系统处理。编码机根据邮区号码加上条码,指明信件最后由哪里派送。另一部机器按行政区把信件一一分类。信件沿输送带送往邮袋,邮袋再经货车、火车和飞机送到马赛和尼斯。尼斯的邮务人员把信件分类,星期六早晨把邮件运往邮局,由邮差送到他朋友的家。

  全球快递服务

  普通邮递服务不够迅速,因为邮务人员要处理数以亿计邮件,派送速度慢,邮件要数天甚至数星期才送达目的地。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地的公司都遇到迅速运送邮件的大难题,国际快递公司应运而生。商业机构派飞机前往世界各地,大多数可在24小时内到达。空运快递服务公司采用最新科技,预定货运班机和客机机位,以便随时选用最快捷的路线。大规模的快递公司以电脑储存世界各地班机升降的时间表,不少公司还自置飞机和直升机,所有快递公司都有专用车队,置备小货车和摩托车,逐户收取和派送邮件。

  美国最大的快递公司1989年拥有飞机418架,平均每天处理邮件14万份。欧洲快递公司可在第二天把邮件送抵欧洲其他地区,欧洲以外的地方则在两天内送到。美国快递公司能在即日或翌日把邮件送到国内的目的地。

  快递的邮件大多是信件或者小邮包,利用快递服务运送制成品的厂商也日渐增多。在70年代,快递业的总营业额每两三年增长一倍,1990年年总值约达40亿美元。

  用火箭快递邮件

  美国一家公司别出心裁地创造,它设备简单,比宇航火箭的造价低得多。它用火箭的弹头舱传递邮件,载重量为10千克,火箭到达目的地上空后,火箭舱门自动开启,将邮件用降落伞射出,然后用无线电通知当地邮局来接收邮件。火箭穿过大气层航行,速度很快,从纽约到伦敦只需50分钟。这家公司现已正式接受邮政业务。

  电子信使

  电子信使是一种特定规格的信件,投入电子信箱后,信件就被自动拆开,通过光电器件逐字逐句地扫描,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这样,文字图像信息就通过传真机传到远方,而信件原稿能自动销毁。同时,收信函传真机就把接收到的电信号还原成光信号,用摄影方法,把发信人的手迹记录在标准信件上,自动封口,然后输出一封地址、姓名、信函内容与寄发信件一模一样的信函。无论相隔多远,电子信使只花几十秒钟就可完成整个传递过程。

  1980年6月7日,第一封从伦敦通过卫星,在短暂的1分钟内跨越大西洋,到达加拿大的多伦多。当地邮局收到电子信后,以特快传递方式递交给了收信人。

有人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归谱如下: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二)

二木头 二丫头 卜氏 卜世仁 卜固修 入画 入画之叔 入画之婶

(三)

于老爷 大了 大姐 大姐儿 万儿 万虚 山子野 小红 小霞 小螺

小蝉 小鹊 小厮 小丫头 小幺儿 小内监 小舍儿 小蝉儿 小鸠儿

小道士 小吉祥儿 川宁侯 门子 义忠亲王 卫若兰 女尼 女先儿

马尚 马魁 马道婆

(四)

丰儿 王仁 王氏 王公 王成 王兴 王忠 王荣 王信 王一贴

王大人 王大夫 王大妈 王大爷 王子胜 王子腾 王夫人

王太医 王尔调 王奶奶 王奶妈 王老爷 王作梅 王住儿

王君效 王希献 王和荣 王济仁 王青儿 王板儿 王狗儿

王家的 王短腿 王善保 王道士 王熙凤 王嬷嬷 王成之父

王兴媳妇 王信家的 王子腾夫人 王住儿媳妇 王善保家的

云儿 云光 云老爷 五儿 五嫂子 元春 木居士 太妃 太上皇

太祖皇帝 尤氏 尤二姐 尤三姐 尤老娘 尤婆子 尤氏母亲

尤老安人 少妃 牛清 牛继宗 毛半仙 乌进孝 乌庄头 长府官

长安守备 长安府知府 长安守备之子 仇都尉 凤姐 凤哥

凤丫头 凤哥儿 凤辣子 文化 文官 文清 文妙真人 方杏

方椿 引泉 引愁金女 双寿 双瑞 孔继宗 书吏 水溶 水仙庵姑子

(五)

玉官 玉桂 玉爱 玉桂儿 玉钏儿 玉钏儿娘 玉桂儿家的玉桂儿媳妇

玉柱儿媳妇 巧姐 艾官 可人 可儿 可卿 石头 石光珠 石呆子

石头呆子 平儿 平安节度 东平郡王 世荣 田妈 叶生 叶妈 史公

史鼎 史鼐 史太君 史湘云 史鼎夫人 史鼐夫人 史湘云夫 史湘云父

史湘云母 四儿 四姐 四姐儿 北静王 北静郡王 北静王妃 包勇

白玉钏 白老媳妇 白老媳妇儿 乐善郡王 外藩王爷 宁国公 冯仆

冯唐 冯渊 冯胖子 冯紫英 司棋 司棋妈

(六)

邢氏 邢忠 邢大舅 邢夫人 邢岫烟 邢嫂子 邢德全 老三 老赵

老僧 老太妃 老苍头 老田妈 老宋妈 老祝妈 老张妈 老叶妈

老王家的 老王道士 西平王爷 西宁郡王 灰待者 毕大人 毕知庵

扫红 扫花 豆官 同贵 同喜 朱大娘 朱嫂子 多官儿 多姑娘

多浑虫 多姑娘儿 色空 邬将军 庆儿 庆国公 刘四 刘氏 刘妈

刘大夫 刘姥姥 刘铁嘴 兴儿 安国公 许氏 守备之子 阴阳生

孙大人 孙绍祖

(七)

寿儿 寿山伯 芸香 芳官 花母 花自芳 花姐姐 花袭人

花大姐姐 严老爷 杏奴 李二 李氏 李妈 李纨 李孝 李纹

李贵 李祥 李绮 李德 李十儿 李少爷 李奶子 李奶奶 李守忠

李先儿 李店主 李宫裁 李员外 李御史 李婶子 李婶娘

李衙内 李嬷嬷 杨氏 杨待郎 杨提督 来升 来兴 来旺 来喜

来旺儿 来升媳妇 来旺之子 来旺家的 来旺媳妇 来喜家的

来喜媳妇 吴良 吴贵 吴兴 吴大人 吴大娘 吴天佑 吴巡抚

吴贵儿 吴贵妃 吴贵妻 吴新登 吴兴登 吴兴家的 吴贵媳妇

吴新登媳妇 吴巡抚大人 时觉 时福 呆霸王 何三 何妈

何婆 住儿 伴鹤 余信 余信家的 迎春 迎春妈 冷子兴

冷子兴家的 沁香 沈世兄 沈嬷嬷 宋妈 宋妈妈

宋嬷嬷 忘仁 良儿 妙玉 张二 张大 张三 张公 张华 张材

张暂 张大夫 张王氏 张太医 张友士 张先生 张老爷 张奶妈

张如圭 张法官 张若锦 张金哥 张财主 张家的 张真人

张道士 张德辉 张爷爷 张大老爷 张材家的 陈翼 陈也俊

陈瑞文 坠儿 坠儿娘

(八)

青儿 英莲 茄官 林三 林海 林妈 林大娘 林之孝

林如海 林红玉 林黛玉 林之孝妇 林之孝家的 玫瑰花儿

板儿 枕霞旧友 拐子 抱琴 旺儿 旺儿家的 旺儿嫂子

旺儿媳妇 忠靖侯 忠义亲王 忠顺王爷 忠顺亲王 贤德妃佳蕙

侍书 佩凤 金氏 金荣 金星 金钏 金哥 金彩

金文翔 金钏儿 金寡妇 金鸳鸯 金文翔妇 金文翔家的

金文翔的媳妇 金彩妻 舍儿 狗儿 周氏 周琼 周瑞

周二爷 周大娘 周大妈 周太监 周公子 周奶妈 周妈妈

周贵妃 周姐姐 周家的 周姨娘 周嫂子 周财主 周瑞家的

周瑞媳妇 郑华 郑好时 郑华家的 郑好时媳妇 郑好时家的

怡红公子 单大良 单大娘 单聘仁 炒豆儿 净虚 宝玉

宝官 宝珠 宝钗 宝蟾 定儿 定城侯 空空道人

(九)

春纤 春燕 珍珠 珍大奶奶 珍大嫂子 玻璃 封氏 封肃

赵全 赵天栋 赵天梁 赵太监 赵亦华 赵老爷 赵奶妈

赵堂官 赵国基 赵侍郎 赵姨娘 赵嬷嬷 赵姨奶奶 茜雪

茗烟 药官 茫茫大士 荣国公 胡氏 胡太医 胡老爷

胡君荣 胡斯来 胡道长 胡庸医 胡山子野 胡老名公

南安王 南安郡王 南安王太妃 栓儿 柳氏 柳芳 柳彪

柳妈 柳五儿 柳家的 柳湘莲 柳嫂子 柳婶子 柳二媳妇

柳家媳妇 柱儿 挑雪 临安伯 临昌伯 临安伯诰命

临昌伯诰命 临安伯老太太 昭儿 昭容 钟情大士 秋纹

秋桐 秋菱 秋爽居士 香怜 香菱 皇上 皇帝 皇太后

侯孝康 侯晓明 保宁侯 俞禄 度恨菩提 娄氏 祝妈

神瑛侍者 送玉人 费大娘 娇红 娇杏 绛珠草 绛珠仙草

绛珠仙子 绛花洞主

(十)

秦氏 秦显 秦钟 秦可卿 秦邦业 秦鲸卿 秦显之妻

秦显家的 素云 莲花儿 莺儿 莺儿娘 栓儿 桂儿家的

贾化 贾氏 贾兰 贾母 贾芝 贾芸 贾芷 贾芹 贾芬

贾芳 贾环 贾法 贾范 贾珍 贾政 贾荇 贾复 贾珖 贾珠

贾珩 贾效 贾琏 贾赦 贾敕 贾菱 贾(王扁) 贾茵

贾菌 贾萍 贾敏 贾婆 贾琼 贾琮 贾琛 贾蓝 贾敬

贾敦 贾瑞 贾菖 贾蓁 贾蓉 贾源 贾蔷 贾演 贾璜

贾璎 贾璘 贾敷 贾蘅 贾藻 贾天祥 贾元春 贾代化

贾代修 贾代善 贾代儒 贾存周 贾雨村 贾宝玉 贾时飞

贾恩侯 贾巧姐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贾喜鸾

贾四姐儿 贾蓉媳妇 贾琼之母 贾(王扁)之母 夏三

夏忠 夏妈 夏太太 夏太监 夏奶奶 夏金桂 夏守忠

夏秉忠 夏婆子 圆信 钱升 钱华 钱槐 倪二 鸳鸯 兼美

通事官 绣凤 绣桔 绣鸾

(十一)

琏二奶奶 黄莺 黄莺儿 曹雪芹 梅翰林 梅翰林之子

戚建辉 菱洲 袭人 聋子老妈妈 雪雁 探春 惜春 紫云

紫绡 紫鹃 银姐 银蝶儿 偕鸾 偕鸳 彩儿 彩云 彩凤 彩屏

彩明 彩哥 彩鸾 彩嫔 彩霞 彩儿娘 彩霞妈 隆儿 绮霞

(十二)

琪官 琪官儿 琥珀 靓儿 喜儿 喜鸾 葫芦僧 蒋子宁

蒋玉函 韩奇 葵官 黑儿 晴雯 景田侯 锄药 智通 智能

智善 智能儿 嵇好古 程日兴 傅试 傅秋芳 焦大

粤海将军 焙茗 善姐 善姐儿 谢鲲 跛足道人 渺渺真人

娲皇 媚人 缕儿

(十三)

瑞珠 瑞大奶奶 甄母 甄费 甄士隐 甄夫人 甄友忠

甄英莲 甄宝玉 甄应嘉 甄家娘子 甄应嘉夫人 蓉哥儿

蓉哥儿媳妇 赖二 赖大 赖升 赖尚荣 赖嫂子 赖嬷嬷

赖二家的 赖大家的 赖大奶奶 赖升家的 赖大的媳妇

裘良 裘世安 裘太监 龄官 畸人 傻大姐 傻大舅

傻大姐妈 锦乡侯 锦乡侯诰命 詹光 詹会 詹子亮 鲍二

鲍音 鲍太医 鲍二家的 鲍二媳妇 痴梦仙姑

(十四)

碧月 碧痕 翡翠 静虚 槛外人 算命先生 潇湘妃子

嫣红 翠云 翠缕 翠墨

(十五)

璜嫂子 璜大奶奶 蕙香 蕉下客 蕊官 蕊珠 醉金刚 墨雨

篆儿 稻香老农 潘又安 潘三保 鹤仙 缮国公

(十六)

靛儿 薛父 薛公 薛蟠 薛蝌 薛文起 薛宝钗 薛宝琴

薛姨妈 霍启 臻儿 鹦哥 鹦鹉 穆莳

(十七)及以上

戴权 戴良 檀云 襄阳侯 藕官 藕榭 癞头僧 蘅芜君

警幻仙子 警幻仙姑 麝月 颦儿 颦卿

  清朝小说:倩女幽魂、儿女英雄传。

  文人缩写的小说:长 篇 历 史 小 说《齐 之 初》缩 写

  ——为《齐风》诞生而作

  传说北海以南,有两座小山,都是成了精的神灵,常常聚到一起喝酒,谈古论今。一日,他们对古营丘两棵老槐树发生了兴趣,就由树龄扯到了姜太公的年龄,又由姜太公“八十八还接了一个大倭瓜”演绎出了他营丘建国的离奇故事。

  三千年前,一个初春的日子,西周太师姜尚的心情特别糟糕。他默默地对着一张帛制地图发呆。原来,西周天子武王姬发分封他为齐王,不久就要去营丘建国。营丘属于东夷,是块”兔子不拉屎”的荒凉区域,且政治环境凶险,他身为丈人份上,深感委屈。此刻,武王和夫人邑姜来了。彬彬有礼的武王,婉转说明在营丘建国非岳父莫属的道理,姜太公也随之深明大义,愿去东夷完成这一使命。这时,传来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商朝降将飞廉逃走,极可能投奔西周的劲敌莱国。

  姜太公就要动身了,这年他已87岁的高龄。孝道的邑姜,念老父身边没有女人服侍,就将自己的贴身丫头莲蓬送他。莲蓬长得俊美,聪明伶俐,对姜太公既生敬意又不缺爱慕之心,很快成为姜太公的红颜知己。武王极其看重齐国的建立,将稀世之宝大盂鼎赠送姜太公,以壮齐威。又调拨散宜生、南宫括两元大将,及两万多兵马辎重,护送姜太公,并归属齐国。一路上,姜太公极其看重他的《六说》(据说是《六韬》的前身),让莲蓬特别关照。《六说》是姜太公的言论集,凡重要的思想、理念,他都命工匠刻记。

  四月里,姜太公的队伍浩浩荡荡来到了巨洋河边,人困马乏。这里离营丘还有一天的路程。姜太公看到一路没遇到什么凶险,不仅沾沾自喜,下令休息两天,军队顿时懈怠下来。晚间,一队盐贩进入店铺,姜太公无意中从一个叫滕六的瘸腿人口中获悉,东夷莱国兵马已经打过来了,说不定明天就能占领营丘。姜太公大为震惊,立即深夜启程抗击莱军。齐军与莱军大战在营丘以北,两国王舌战在沮丘河前。南宫括与叛将飞廉厮杀得日月无光。最后,莱军大败,莱侯答应不再兵犯齐国。可飞廉不肯认输,仍在远处叫骂不休。

  赶走了莱军,姜太公开始建国。张贴告示,修建旧城,打击抢劫,恢复秩序,挑选一个黄道吉日,隆重举行了安置大盂鼎仪式,敬天敬地敬武王,安军安民安奴隶(从镐京带来的)。建立了齐国“三公六卿”最高领导机构,仿效周朝也设公、侯、伯、子、男爵位。姜太公成为名副其实的齐王,徐沅为太师兼军师,陈小刀任“百工”之长,散宜生、南宫括各为左右大将军。

  第二日,姜太公就轻车简从,到乡下私访去了。在寿口,他从“三大碱”看到了“地泛卤”、“人烟少”地理环境的险恶,也看到了海滩辽阔、盛产鱼盐的前景。在旒夼,他看到了当地“百姓尚武、兵器失控”容易发生骚乱的隐患,也看到了可因势利导精武强军、大力发展兵器制造业的优势。在稽会,他看到了陪葬童男童女传统习俗的野蛮,也看到了百姓要求殡葬改革的极度渴望。特别是在青丘,姜太公看到了当地擅长植桑养蚕、“女工善针织”的风俗,寻找到了一股巨大的生产潜能。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个莫大而有趣的秘密:新婚娇妻莲蓬,虽是孤竹国的普通民间女子,却是个擅长刺绣的高手。姜太公如获至宝,对她愈加宠爱。可这时,也传来一则懊恼的消息:因嫌贫爱富离家出走的前妻马氏,趁南宫括回镐京搬取家眷的当口,半路加塞,跟随到了营丘,而且要求做“正宫娘娘”。

  一个月后,姜太公召集文武百官加之“百工”(从镐京带来的能工巧匠),一起共商国是,钦定了“沿齐俗”、“简齐礼”、“通工商”治国三大策略。不久,姜太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举贤才”内容,使齐国的治国方略更加完善。对马氏,足智多谋的姜太公也恰到好处地做了处理:他往地上泼了一盆水,让马氏收覆。如果收起来,可继续做夫妻。如果收不起来,就说明缘分已尽。结果,愚人马氏只好承认她与姜太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有了治国方略,姜太公稍微缓了口气。不久,又四面八方选贤任能。他去了打鼓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请隐居的原商朝高士狂桔、华士出山协助齐国。结果,除了一个叫凉素女的女子(狂桔的妻子,原商朝才女)热情相待外,其余都冷冰冰的,甚至遭到耻笑。后又连去两趟,皆无功而返。姜太公认为这是伯夷、叔齐“不事西周”的阴魂未散,便去北部的首阳山 “祭祀”,以嘴代刀,猛烈抨击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愚蠢,又令人将自己的 “讨伐徼文”刻成碑文,以警世人。一时间,轰动四方朝野。

  姜太公把纳贤的视线,由旧官吏、旧文人转移到了 “百工”、“百姓”和平民身上,不论贵贱选贤任能,男女平等委以重任。叛将飞廉的堂弟飞豹,擅长武功,是东夷的一条江湖好汉,因热爱齐国,被封为精武大夫。梁葺蔚仅是青丘之邑的一介市民,可有经营头脑,谙熟贩运纺织品行当,被封为“外贸”大夫。滕六虽身有残疾,可胸有制盐贩盐学问,又曾有“报告莱军要侵犯营丘”之功,被封为盐务大夫。莲蓬虽是女流,但心灵手巧,大胆泼辣,乃名副其实的“女工”,姜太公就举贤不避亲,封她为针织大夫。

  狂桔、华士二人听说姜太公批判了伯夷、叔齐,受到很大震动。但他们痴心不改,又大放厥词,攻击齐国。这时,仍然躲在莱国的飞廉趁火打劫,来到打鼓山游说狂华二人投奔莱国。狂桔、华士经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答应投靠莱侯。飞廉返回莱国,带来了狂华提供的 “二次攻打营丘”计谋,莱侯大喜,当即点兵遣将攻打齐国。危急时刻,姜太公从飞豹那里得到了情报,早早做好了迎敌准备。莱侯听说齐国有了准备,随之终止了攻击行动。

  姜太公将里通外国的狂桔、华士拿下。在人证物证面前,二人承认了里通外国的罪行。姜太公揭露了他们“不事齐国、只想安度晚年”的虚伪,果断地将狂桔、华士推上断头台。此刻,周公旦派人送来了一封十万火急的密件,要求刀下留人。姜太公不为所动,仍然将狂华两人正法,以警世人。同时,又一次公布齐国改善招贤纳士的优惠政策。不长时间,就形成了贤达、能者纷纷涌于齐的生动局面。

  姜太公又在思索一个新的问题:周公旦是怎么知道狂华被抓的呢?隐藏在齐国的那个“线人”又是谁呢?姜太公的三子姜年自告奋勇,说三天之内就能破案。姜太公喜出望外,命姜年找出那个“线人”。三天后,姜年办理的案子水落石出,原来是齐国的司寇营汤在捣鬼。此人,乃原齐地的一商代官吏,虽在齐国当差,可总想商朝复辟。姜太公没有立即抓获营汤,而是采取了欲擒故纵之法。姜太公念姜年有功,又想到营丘城急需一个忠诚、多谋、干练的命官担任侍卫,就封姜年为营丘督管大夫。

  姜太公加快了晒盐、熬盐的进程。寿口一带是齐国最理想的产盐区域。盐务大夫滕六身先士卒,率领盐工、士兵、奴隶在海边制盐。士兵是晒盐、熬盐的主力军,约4000人。负责4000士兵管理的人,称盐务兵马总管,叫马尚。由于指挥精当,不到一个月,制盐大军就在盐湖铺好了摊子,有的打井取卤,晒盐、熬盐,有的去民间收购散盐,以国家的名义,运往附近国家销售。制盐环境虽然恶劣,可因从大自然那里得到了巨大回报,也感觉是幸福的。滕六的姘妇唐厘氏来盐场帮忙。马尚是个眠花宿柳的男子,很快与唐厘氏勾搭在一起。在一个海潮来临的夜间,在工地抢险的滕六发现了唐厘氏与马尚的私情,但他没有追究,而是仍然与马尚一起指挥抵抗海潮。因指挥得当,盐工、士兵奋勇,盐田、盐井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一日,薄姑军前来偷盐,马尚一马当先,把来将罗哈斩于马下,保护了盐场。滕六命人写个信函呈报给姜太公,马尚认为在打他的“小报告”。不料,滕六亲自将“小报告”打开给马尚看,原来是为他请功。马尚深为滕六的宽广胸怀所感动,两人随之成为生死朋友。姜太公前来寿口视察,看到产、藏、购、运、销各环节都顺利运转,不禁大悦。

  建国后一直比较平安的齐国,终于出事了。精武大夫飞豹顺应民众崇拜“战神”蚩尤的风俗,在旒夼邑建造了一座武馆,插有“齐国天尊”、“东夷乃齐”的旗帜。一个夜间,杀来一支身着齐军服装的兵马,将武馆血洗一空。事发后,当地以苍亮、郎鲲为首的武林人员,浩浩荡荡奔往营丘讨个公道。司寇营汤以维护国家稳定的名义,将一百余“闹事者”秘密处死。姜太公亲自处理此案。他从侥幸活下来的苍亮、郎鲲那里,发现了营汤从中作祟的蛛丝马迹;又从旒夼庄稼地里缴获的莱军衣物,看出了这是一桩阴谋。此时,旒夼约万余民众奔营丘而来,一场暴乱眼看就要发生。姜太公临危不乱,“火线”断案,及时揭露了营汤两面派嘴脸,并就地正法,然后又下马跪地,向旒夼民众赔罪。万分紧张的局势终于平息。从此,旒夼的社会秩序好了起来,整个齐地的治安也大有好转。

  对狂桔原夫人凉素女,姜太公很有好感,认为是个申明大义、热爱齐国的佳丽,就将她许配给了姜年作二房。姜太公在《六说》中写道:“杀人者不可杀‘仁’。诛其男,娶其妻,养其子,乃罪有应得,善有所报,幼有所抚,当是仁者所为,非商纣之暴也······”

  内患除掉,姜太公又开始计谋清除莱侯和飞廉这两个外患蟊贼。姜太公巧设机关,放言自己要回镐京报政。一个天气晴朗的白天,人们眼睁睁地看到,姜太公与他的上万兵马,大摇大摆地去了山西方向。莱侯、飞廉认为这正是夺取营丘的最佳时机,于三天后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间,统领三军杀向营丘。不料,营丘是一座空城,姜太公的兵马早已埋伏在四周。经过一番激战,三万莱军受到重创,莱侯被捉。飞廉落荒而逃,被三太子姜年追上,一刀结果了性命。莱侯无奈地闭目等死。姜太公说,“事不过三”,如果你再次蓄谋营丘,定碎尸万段,然后将他放了。

  姜太公刚刚除了外患,没想到又后院“起火”。“起火”的缘由,乃莲蓬与马氏所为。姜太公因忙于军政要务,很长时间没有宠幸莲蓬。年轻的莲蓬,也许出身于北国(孤竹国)的原因,流露出了她风流不竭的一面。一次看病的机会,她认识了御医吉顺,遂行了床第之欢。这事,马氏看在眼里,就要挟姜太公恢复与她的夫妻关系,否则,她就在齐国大造舆论。姜太公不慌不忙,冷静处理,既没杀掉吉顺,又没休掉莲蓬,而是采用“掉包计”,找了一个酷似莲蓬的宫中女子,继续与吉顺恋爱、结婚。致使马氏认为自己看错了人,便不再乱说什么。

  齐国建国五个月了,初步走向政通人和。这时,姜太公要真正地回镐京向周天子报平安了。姜太公这次西行极其诡秘,并留守了一支精兵。路过鲁国地界时,姜太公想:一个国家的初建时期,最难整合的是那里的社会秩序呀!这鲁国地处中原,远离东夷,想必早早的国泰平安了吧。于是,他就想会见一下鲁国的伯禽(鲁国国君、周公旦之子)。去曲阜的途中,不料遇到一股强盗拦路。姜太公不忍杀戮这些“绿林好汉”,只好留下“过路钱”——将10车咸盐(送周朝礼品的一部分)送给他们。在镐京,武王听了太公的为政汇报后,大加赞叹:朕真没想到,只短短五个月,齐国就平定了局势呀!太公治国,极得要领!极得要领!姜太公又将“路途被劫”一事说了,在场的周公旦羞得面红耳赤,说道:再过五年,鲁国就面北称齐了!

  姜太公放心不下营丘,想要早回,可武王同榻与他商谈国是,还让儿子姬诵当面听取治国理政之道,于是就多住了些时日。在回齐国的路上,姜太公改道去了鲁国,并将一封书信转给伯禽。书信是周公旦写给伯禽的,尽是批评之意,要他好好学学齐国的治国经验。心地狭窄的伯禽,读了家信很不好受,一种抵触齐国的情绪在增长。太公进入齐地,突然遇到一姓王的老汉拦马告状,说赋税沉重、私田减少、田馂(监督公田劳动的小官)打人、身无自由。太公与王老汉同车去了营丘,以国家的名义给了他些粮物补偿。经查,齐地沿用的西周井田制,存在很多弊端。姜太公开始对井田制实行一系列改革,重在减少公田,增加私田;减少赋税,宽严相济;撤减田馂,禁止打骂;增加农工在私田劳作的天数,鼓励民众开荒,收获全部归己。当时旱灾很重,又组织民众、军队打井、修渠,抗旱夺粮,深得民众的拥护。

  齐国多丘陵,平原地又多卤,加之干旱与兵乱,农业歉收,民众严重缺粮。姜太公珍惜本地资源,大打自己的优势仗,不断调运盐卤去邻国换粮。莱国风调雨顺,储粮甚多。姜年自告奋勇去了莱国。姜太公料到必有瓜葛发生,便派了一支军队在后面悄悄跟随。莱侯见到姜年,又想起了“两败营丘之仇”,就千方百计诱惑姜年归顺莱国,以此大灭齐国的威风。身陷囹圄的姜年,为维护齐国尊严,与莱侯做了不屈的斗争。三日后,齐国兵临城下,姜年才恢复自由,并换得了10万石粮食。

  寒冬将至,姜太公利用农闲时节发展纺织业。身为纺织大夫的莲蓬大显身手,在营丘城开办了“女工”讲学班,针织、刺绣有声有色。姜太公为其骄傲,并鼎力扶持。莲蓬又邀请二姨薛香香及表妹前来相助,制作出了“冰纨”、“吹絮纶”等优良产品。来年春天,姜太公开始发展麻桑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促进措施,最亮眼的是种桑奖励咸盐与布帛、成立家庭桑园、培养桑麻医生、有两个女人的人家要有一个老婆专管桑麻等。还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手段。姜太公的两个儿子,因缺席了去公田植桑,被各罚贝币两千枚。

  齐国的刺绣一花独放。一时间,货源紧缺。为购买丝绸、布帛,莲蓬与百工之长陈小刀去了鲁国,那里盛产桑麻。国王伯禽听说齐国的纺织业兴旺发达,又担心父亲对他指责,就策反陈小刀留在鲁国任太师一职。陈小刀坚决不从。伯禽又使“美人计”,陈小刀仍不从。伯禽又看莲蓬长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就百般诱惑、调戏。莲蓬自从与吉顺出了那事以后,就一直注意贞节,始终不为伯禽所动。最终,陈小刀与莲蓬都被软禁起来。危急时刻,伯禽父周公旦来到了鲁国,陈小刀与莲蓬才转危为安,并买回了5000丈丝帛。姜太公知晓此事后,大为感动;也对鲁国愤愤然。

  姜太公对莲蓬恩爱有加,不久,莲蓬有了身孕。太公对齐国未来充满信心,打算用5年时间,将营丘城建成“东方的镐京”。身为营丘督管大夫的姜年,报告了自己对建造新城的设想。太公组织文武百官集思广益,一个位置优越、结构合理、坚固耐用、用料节省的新营丘城建设方案,终于诞生了。一日辰时,齐国在芸香、钟鸣的祥和气氛中,举行了盛大的建城典礼,姜太公发表了有名的《筑城赋》,企盼天下神灵、苍生相助。随之,齐国开始了上万人的造城壮举。新城分外城、内城、皇城三层,有四河相绕,气势非凡。

  一年后,营丘城初现“城”的轮廓。身为西周太师的周公旦视察齐国来了,姜太公闭口不谈自己的治国方略,只是亲自陪同他参观齐地的亮点:建造中的营丘城、满山翠绿的桑林、别致的家庭桑园、五颜六色的刺绣、装车待运的盐场、威震一方的武官、堪比国军的民军操练,等等。闲谈中,周公旦为伯禽戏谑莲蓬表示道歉,又透露武王身体十分糟糕,“三监”(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最近有叛乱迹象。姜太公一语道破天机,问道:你不该是来齐国“拉壮丁”的吧?周公旦回答:我担心“三监”与盘庚一旦造反,我周朝缺兵少将。姜太公从容说道:我早为周朝准备下了10万兵马(其实是8万民军)。周公旦大为吃惊。

  周公旦要离开营丘了,太公又设宴相待,二人喝得极有兴致。太公令乐工演奏自己创作的歌曲《六说之梦》,深沉的调子绕梁轻走低回。周公旦背诵调教伯禽的一段书信,羡慕姜太公有个好儿子姜年。姜太公说出了自己治理齐国的四条格言,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正当旺年。周公旦夸奖莲蓬年轻、貌美、有才,这样的夫人世上难寻。姜太公说为了她,自己差点戴了顶“绿帽子”。周公旦说,从你赦免了吉顺、莲蓬的死罪,我看出了你做什么事都稳操胜券的奥妙!

  姜太公谙熟货币流通,早在周朝任太师时就创造了“九府圜法”,他把这一做法又搬到齐国使用。设立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钱财管理机构,全国统一了度量衡,规定24铢为一两,16两为一斤。布帛面积,以匹为单位,以幅宽2尺2寸、长为4丈为一匹。太公通过实地调查,废弃了帛币的使用,减少了贝币的流通量,在全国大力推行刀币、“三铢钱”。又去西山调查铜矿的含量,加大开采,建造了货币制造工厂。在财贸、货币改革中,姜太公发现太师徐沅缺乏应有的智慧。又发现,徐沅经常蝇营狗苟,非大丈夫所为。

  莲蓬十月怀胎,将要临产。一日,莲蓬说了句“是豆,不是瓜”的玩笑话,引起了太公的质疑。不过,太公很快忘却了此话,又与莲蓬和好。莲蓬的丫头绿萍主动向太公献身,莲蓬也不计较什么。莲蓬顺利生下一个男婴。此时,太公正在处理一桩兵器变卖案(将兵器当作铜器贩卖),此案牵涉到徐沅与陈小刀,姜太公从中看到了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姜太公终于有时间,为自己的儿子庆贺。这是他的第13子,起名叫“佐”。也有身孕的绿萍,非常羡慕,打算自己的儿子出世时,起名叫“佑”。姜太公对自己“八十八又接了一个大倭瓜”异常兴奋。他又联想到,真正的“倭瓜”,其实是一个好端端的齐国哩。不禁拔剑起舞,引吭高歌。

  可接着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姜太公因忙着与“百工”炼铁,三天没在家,百官送来的礼品堆积如山,甚至连国库里的金块也送来了。姜太公将炼铁的事丢在一旁,先“刹风正纪”。他面对文武百官,一一宣布了送礼者的名字,并令如数取回。百官面面相觑,不肯认领。姜太公便将礼品折价、变卖、充公,用于矿山开采和炼铁。齐国西山有铁矿,太公把炼铁炉支在那里,指挥“百工”日夜鏖战。半月后,实验用的一支炼铁炉,终于升到3000多度,流出了第一炉铁水。为此,齐国举国欢庆。铁制农具、兵器广泛应用于齐国,开创了华夏冶炼技术的新时代。

  姜太公将特制的铁钺、铁币呈献给西周,武王大喜,令齐国派最优秀的“铁工”,去镐京炼铁。又让齐国每年为西周锻造1万件兵器。其他邻国也纷纷前来买铁、订货。一时间,齐国成为华夏最大的兵器出口国。

  武王的身体越来越糟,“三监”加快了叛乱步伐,周公旦再次来齐国扩军。姜太公在旒夼建立军民结合的训练基地,在册人员达6万余。郎鲲、苍明、苍亮一批优秀分子,很快成长为民军的首领。一日,苍明奉太公之命,护送一批兵器前往镐京,路遇一伙“强盗”。“强盗”之王口口声声要与苍明决一高低,苍明不慌不忙迎战,与“强盗”之王战得不分胜负。苍明事后才知,“强盗”之王原来是齐国大将散宜生。姜太公闻之大喜,曰:齐国有希望矣!

  武王终于病薨,成王继位,商朝降将盘庚拉拢“三监”叛乱,西周处于危机当中。成王命太师周公旦来齐国搬兵,并让姜太公独当一面,评定乘机作乱的东夷反叛诸侯。姜太公率军连克劲敌徐戎、淮国,消除了心腹大患。又协助西周大军截杀盘庚、追击“三监”,获大胜。此后,太公统筹齐军和西周军一部,截击、劝降奄国、盈国、莱国、有熊国、薄姑国,均告捷。莱国大将飞狐乃飞廉的堂弟,被苍亮追杀到蓬莱海岛毙命。莱侯也死于乱军之中。齐国用大半年时间,打败了“五侯九伯”,收复了整个山东半岛。西周的江山仍然稳于泰山。成王兑现以前的承诺,尽将东夷之地划入齐国版图。从此,齐国便不再是“区区百里之地”,而是东到黄海,西到鲁国,北到无棣,南至盱眙,“为地500里”,成为“泱泱大国”。

  为庆祝胜利,姜太公宴请三军将领和百官,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自称再一次“封神”。郎鲲、苍明、苍亮功勋卓著,成为齐国的大将。太师徐沅犯了勾结“三监”的错误,不等治罪,已溜之乎也。平民出身的“百工之长”陈小刀任太师。绿萍生一子,取名“佑”,姜太公同样喜欢。一日清晨,太公走向新落成的营丘城垛,正要观看日出,忽陈小刀前来禀告:成王的特使送来公函,要太公急回镐京,再任西周的太师。姜太公恋恋不舍营丘。在这里,他忧伤过、战斗过、快乐过,更幸福过。他感到还有很多的事没有做,也遗憾有很多的事没有做好。他摸了摸崭新的城墙,又张开两手,托起了冉冉升起的朝阳······

标签: 齐国 姜太公 莲蓬 邮局 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