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七大猛将分别都有谁,应该如何排名?,第1张

东汉年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跨州连郡、争先抢夺地盘,网罗人才、大将、谋士几乎成为诸侯们的日常工作。因为诸侯们知道有了人才之后,才会有地盘的增加,也才有机会出人头地。成一番霸业,书功于竹帛。在整个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之下,涌现出了很多机谋善断的谋士,如:郭嘉、荀修、贾诩等。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也有很多骁勇善战的大将开始登上他们的职业生涯,你争我夺打得好不精彩…

三国时期局势极为复杂,也许今天是袁绍的大将,明天也就成了曹操的将领,后天或许你就投奔孙权了。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称为三国时期。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而公元280年司马氏一统天下。前后,加起来一共是将近100年的光景。

在长达100年的争斗之中,有很多谋士、武将都名震天下。谋士们的策略,武将们的战绩都足以让他们名垂青史。但是,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之中,有不少谋士死于非命,例如:庞统、田丰、许攸等。同时也有不少武将,在他们为主公效命之时,不幸早死,让人非常可惜!

今天侃哥就来说一说在三国这段动乱的日子里,到底死了多少让人非常可惜的大将?

在三国时期一共死了七大猛将,他们的早死不管是对于主公,还是对整个历史都是非常的可惜!魏延排第五,马超排第三!那么排名第一的又是谁呢?这个人并非关羽,而是这个曹操忌惮的人。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在三国时期死得最可惜的大将排名第七位的是谁?这个人不是别人,或许很多小伙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他名字,但是历史不会撒谎,他的功绩已经书写于竹帛。此人正是曾经打败江东猛虎,还有曹操的猛将,他就是徐荣。

第七名:徐荣

徐荣的名字,可能并不像关羽、张飞那样响亮。但是,说到徐荣的战绩那绝对是足够响亮的。徐荣乃是当年董卓手下的强将,当时18路诸侯联盟共同攻打董卓,而董卓便了徐荣迎击曹操。在《资治通鉴·卷五十九》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进至荥阳汴水,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曹操这次真的是好狼狈,当时徐荣为统帅,虽然曹操兵马比较少,但是以曹操的智谋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

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徐荣,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否则,怎么可能把曹操打得如此狼狈?如果,打曹操是侥幸,那么徐荣又打败了江东猛虎孙坚,这回就是实打实的真本事了。先来看一段记载,《资治通鉴·卷六十》: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孙坚当时的团队实力是要远高于曹操的,曹操当时还只能算是个新秀,而孙坚则已经是一头猛虎了。然而,孙坚却也败于徐荣之手。

从上述两个事件之中,完全可以看出,徐荣是有着超高的战略思想的。只不过在公元192年,徐荣却死于凉州、并州联军的内讧之中。徐荣的早死,也让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徐荣这号人物!总体说来,徐荣死得非常可惜。

第六名:麴义

麴义乃是袁绍帐下大将,说到袁绍手底下的大将,或许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当年名动天下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但是根本没有人会注意到麴义的存在,但在真正的历史上,麴义他的战绩、功劳至少也是跟四庭柱一个水平的。

麴义这哥们儿他到底有什么战绩呢?

公元191年,麴义率军首先打败韩馥。后来麴义又奉命击败南匈奴,《三国志》: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破之。随后,麴义又在界桥打败了刘备的师兄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二人有隙,说难听一点,他们二人之中只有一个可以活下去。当时,袁绍就派遣了麴义前去对付公孙瓒,公孙瓒因为不熟悉凉州,羌人的战斗,最终败于麴义之手。《英雄记》:义兵皆伏楯下不动,临阵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通过史料记载可以发现,麴义这员大将也是凉州猛将,只可惜麴义恃功而傲,在公元200年被袁绍给收拾。他所带领的部队也被袁绍兼并,如果麴义不早死,他的成就远不止打败公孙瓒。

麴义其实是死在了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上,如果他稍微低调一点,或者是他遇上了像刘备那样的主公,相信他的结局会有所改变!至少,麴义他也是和魏延一个等级的人。只可惜,麴义在袁绍手下根本还未来得及发光,就被袁绍给祸害了。

本是千里马,奈何未见真伯乐!

第五名:魏延

提到魏延,或许很多人都为他打抱不平。自己为刘备匡扶汉室的伟业付出了青春,出力、出智,但最终魏延却被同事给杀害。最关键的是魏延还是被冤枉的,其实魏延之所以被冤杀,与杨仪是脱不了干系的。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不愿意撤退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谋反,而是想把杨仪给除掉!但是呢?蜀后主刘禅却把魏延当作是反叛之人,最终也没有阻止马岱去斩杀魏延。最后导致悲剧发生,而且为了杀鸡儆猴刘禅还下令把魏延三族给灭了!刘禅当时其实是欠考虑的,不过很快在后来杨仪的野心暴露,刘禅便重新审视魏延的案子。

公元235,刘禅把杨仪下狱,最终杨仪在狱中自杀。而当年斩杀魏延的马岱,也从此从历史舞台之上消失!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朋友们可以自行脑补…

在蜀国史官的《三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这段记载,就足以说明问题。魏延真的是死得不值,太可惜了。

如果,蜀汉后期一直有魏延坐镇,相信后期姜维北伐也不可能会那么被动!

第四名:孙策

孙策,乃是平定江东五郡的大当家,吴帝孙权的兄长。孙策起初跟袁术混江湖,但最终发现这根本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做的事情,怎么办呢?联合其父孙坚曾经的得力下属,再结合周瑜等的帮助,最终把,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之地全部收入囊中。

当时,同样处于事业发展期间的曹操,为了减少东吴带来的军事压力,曹操私下同意把其弟的女儿下嫁于孙匡(孙策小弟),而后又让儿子曹彰迎娶了孙贲的女儿,曹操这一招可以说是做得非常的被动。在曹操豪放的一生之中,这也算是第一次向外界示好。

但是,孙策这个人仗着武艺出众。而且,不善于拉拢人心,最终却死于刺客手下。《三国志·吴书》: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自此年仅36岁的孙策,一代小霸王就此没落!倘若孙策不死,曹操后来又怎么敢率军来袭击,从而发动赤壁之战呢?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孙策不早死,三国格局定会改变!

第三名:马超

说到马超,便让人想到吕布。吕布其实和马超是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的,其一他们的武艺皆是人间极品!其二他们都是优秀的骑兵统帅,唯一不一样的是吕布比较顾家庭。然而,马超呢?为了成功,他可能不顾亲情。

当年,马超为了成名,放弃在曹操手中为人质的马腾、马休等人。反过来,结识韩遂,并且认其作为义父。虽然在潼关给曹操上了一课,但是后来马超也受到了惩罚。曹操把马超三族人都给尽数斩尽,好不凄凉…

后来,张鲁又疏远了马超。最后马超只得投奔刘备,在加入刘备团队之后,还受到了关羽、张飞的警告。此话怎讲呢?其实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叫“智诲马超”,说的就是关羽、张飞二人,为了让马超尊重刘备,不再直呼刘备的“字号”,两人皆站立刘备身后,持刀挺矛。马超见到这个阵势之后,从此便落下了心里阴影,后来见到刘备就只敢称其为主公。即使是和刘备成了亲家,也是如此。

公元222年,马超病死。但是很大程度上是,郁闷而死。马超乃西凉的神威将军,有他在相当于10万大军。他的早死,无异于是一大损失。

第二名:高顺

高顺乃是吕布帐下名将,他所统领的“陷阵营”,基本上是处于无敌的状态。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从史料的记载之中其实可以发现,高顺其实和蜀汉的无当飞军的统领王平是有些相似的。战绩高,能力强,只是不喜欢开玩笑。

高顺在吕布手下时,经常为其先锋大将,冲破敌人的防御。而且基本上是百战百胜,像高顺统领的大队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高顺曾经平定郝萌反叛,而且击破夏侯惇、刘备等人的联盟,让曹操之计不能得逞!

可惜的是,高顺在吕布被擒之后,不愿意投降曹操。最终被曹操下令斩杀,像高顺这样优秀的统帅之才,竟然为吕布而死,确实是死得不值得。倘若他投降于曹操,估计曹操手中又会多一个能征善战的“陷阵营”,后来在潼关遇上马超的铁马阵,估计曹操也不会面忧虑了。

第一名:周瑜

周瑜作为孙策指定的军事掌权人,他为孙权的成长,还有江东的军事工作付出了太多。当年,曹操南征大军直接开拔到赤壁,当时也是周瑜向孙权提出曹操大军的几个弱点:1、北方士兵水土不服。2、水上交战乃是以短敌长。3、新降士兵,心不向曹。总之,周瑜在最关键的时候是担当了东吴的门户。说白了是战是和,皆要取决于周瑜。

不同的将军名称,不同的品级,具体如下:

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置前后左右将军。秦因之。

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汉还有“中将军”,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这些将军都是朝廷重臣,常加朝中官号,参与朝政。另外有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将屯将军、伏波将军等杂号将军,地位稍低,统兵征伐时临时设置,因事立名,事讫而罢。

魏、晋、南朝、北魏、北齐时期,专职武官将军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及其所领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等,典掌禁军,各有职司,其余诸号将军名为朝中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虽然也领军兵,但不是专职的军事统帅。其中晋朝有骠骑、车骑、卫将军,有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不开府者秩二品。三品将军秩二千石。见《晋书·职官志》。晋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

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权位不一。西魏、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各级府兵组织的统帅也带将军号,如柱国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等。

隋朝十二卫、唐朝十六卫等诸禁卫军都置大将军、将军,分别冠以卫号、军号,统领府兵、禁军。辽朝北面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部族官、属国官、军官中皆置将军,参掌本部军队之政令。

金朝宫中置宿置将军,领亲军,掌宫城及出行禁卫;大宗正府下设诸宗室将军,分治宗室事务;金章宗发兵攻宋时曾设置平南诸号将军,军还而罢。

明朝镇守边防的将领挂将军印,如驻守云南的总兵称征南将军,驻守两广的总兵称征蛮将军,驻守辽东的称征虏前将军,驻守宣府的称镇朔将军,驻守甘肃的称平羌将军,驻守宁夏的称征西将军,驻守交趾的是副将军,驻守延绥的称镇西将军等。

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明朝领兵出征的总兵官临时挂将军印,如平贼将军、平胡将军、平虏将军、征夷将军、征虏将军、讨贼将军、前将军、副将军等,事毕纳印。清朝临时派遣的军事统帅授以靖逆将军、扬威将军等,班师撤回时,军队各归原建制,印信缴还。

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 法国:达拉第、雷诺、甘末林、魏刚、达尔朗、戴高乐 英国:张伯伦、丘吉尔、道丁、蒙哥马利 德国:希特勒、隆美尔、邓尼茨、古德里安、戈林 美国:罗斯福、尼米兹、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布雷德利 苏联:斯大林、朱可夫、科涅夫、马林诺夫斯基 中国:***方面有毛泽东、彭德怀、林彪等等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基本都是。 国民党方面: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等等。

希望采纳

三国十大军师:

评选标准:智商高、功绩高、地位高、名声高。

1、诸葛亮。陈寿在三国志给予诸葛亮评价极高,而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里,诸葛亮评价更高。诸葛亮军事上的短处在于不善奇谋,也就是说邓艾偷渡阴平之类的奇袭,诸葛亮绝对不会去干。但是论治军治国,诸葛都是一流。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查看诸葛亮营垒,说:“天下奇才也!”,这是对诸葛亮最直接的评价;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国士无双”,注意,不但国士而且无双,三国仅此一人,这是最高评价。三国演义虽然对诸葛亮大肆神化,但即使去掉所有神化的内容,仅按三国志所叙述的事情来描述,诸葛亮也是当仁不让的第一谋臣。

2、陆逊。蜀国基本上是被陆逊干掉的,先献计灭关羽,再直接领导火烧刘备,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无问鼎中原的实力。陆逊之后长期在孙权手下为相,但后来卷入孙权立嗣漩涡,三国志记载为“忧国而死”。

3、司马懿。可以匹敌诸葛亮的对手,无论对外用兵还是对内政治斗争,都是一流的高智商人才。司马家的天下可以说是司马懿打下的。之所以排在陆逊之后,是因为司马懿打胜仗所面对的对手与陆逊打胜仗面对的对手相比,弱了不少。

4、郭嘉。其实以上几位加上后面可能出现的周瑜,都是统帅型人物,都曾独自领兵出战,要说真正意义上在统帅身边出谋划策的,首推郭嘉。郭嘉一生虽短,立奇功无数,深得曹操欢喜,曹操兵败赤壁后还大哭表达对郭嘉的哀思,认为如果有郭嘉,就不会失败了。

5、荀彧。曹操麾下首席谋臣,每逢曹操带兵在外,荀彧都负责后勤保障,毫无差错。在很多问题上为曹操提供关键建议。可惜荀彧政治立场非常传统,终于在曹操自封魏公的问题上与曹操产生矛盾,后来郁郁而终,曹操为此很是难受了一阵子。因为郭嘉经常在曹操身边献策,而荀彧经常在后方理政,所以把郭嘉放在荀彧前面。

6、周瑜。同样是短暂的一生,但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三国演义把周瑜器量写得狭窄了,实际上这个人雅量高致,非常英雄儒雅。周瑜寿命如此之短,是否因为在生之年太过得意?不过由于寿命短,功绩也较少,所以给第六名。

7、贾诩。贾诩是三国里最通人情人性、最擅奇谋诡计的人物。一生跟随多个主子,无论什么弱主子,只要听他的话就能打胜仗。曹丕和曹植争太子之位,曹植以杨修为师,处处彰显聪明,处处高调表现;而曹丕用贾诩之谋,老老实实做个孝顺儿子,忠实臣子,最后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8、鲁肃。鲁肃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并忠实执行自己的战略构想,早在鲁肃第一次见孙权时,就提出了占据荆州扬州益州,与曹操南北平分天下的战略思想,其战略思维能力仅在诸葛亮之下。

9、荀攸。才华名气仅在荀彧之下,也是长于理政的人才。

10、田丰。辅佐袁绍平定河北,是为袁绍首席谋臣。不过袁绍这个人,别人好的意见都不喜欢听。事实证明,凡是田丰说过而袁绍没听的事情,都是向着不利袁绍的方向发展。

落选谋臣及原因:曹操,从来都是君,所以不选;戏志才,命太短;陈宫,寄身朽木;庞统,名声响动作小;法正、吕蒙,刚刚闪光就去世;刘晔,你只让我选10个。

三国十大猛将:

评选标准:能独当一面,统帅三军,战功显赫,威名远播

1、关羽。纵横三十年,声名显赫,始终独当一面,临终前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攀上事业最高峰。不过跟着败于吕蒙陆逊之手,说明自古智胜于力,军师永远比猛将厉害。三国志中获得至高评价: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

2、张飞。纵横三十年,声名显赫,后期不但可以独当一面,且开始学会用谋,义释严颜、大战张颌都是张飞既出力气又动脑子的经典战例。三国志中获得至高评价: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

注意:之所以把张飞关羽选为前2名,就是因为有陈寿的经典评价,且万人敌、国士之风在武将中不见于其他人列传,即使张辽、黄忠之厉害也仅得了个“爪牙”的评价。

3、张辽。魏国最了不起的大将,南征北战,战绩辉煌不在话下,后长期镇守合肥,威震逍遥津,深得曹操和曹丕重用。

4、邓艾。三国后期最了不起的人物,智勇双全首推邓艾。指挥对蜀的作战很少吃亏,至于偷渡阴平的战例更是可歌可泣,绝对可以作为经典载入军事史。

5、吕布。论单打独斗或是一挑二,吕布可排第一。不过战争不是打电子游戏,吕布作为一个统帅,表现实在是差劲,给第五都觉得有点高了。

6、马超。不好意思,又是蜀臣。不过我把马超排第四位,与蜀国没有关系。马超最牛的表现是在入蜀之前,自领西凉军,亲自与曹操集团那么多良臣猛将对抗,虽然不敌,不过跟曹操打仗没有哪个武将能赢,关键是马超获得曹操“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超高评价,就是其他人没有的了。

7、张颌。在三国活跃时间非常长的武将,深受曹操和司马懿器重,多负重任,常为先锋。直到诸葛亮出马才能弄死他,可说是相当不简单了。

8、甘宁。吴国主要武将事迹都收在《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说实在这些武将多半属于80分武将,不像前面所述多是90分武将。吴国对外作战时多以智力型人物为统帅,这些武力型人物很少有面对强敌独挡一面的时候,基本是受人指挥而不是指挥人。仅选择甘宁作为吴国众将的代表,一来足够勇猛,二来表彰百骑劫魏营的壮举。

9、徐晃。足与张辽并列的武将,活跃时间长,曾经独自率领军团收拾了关羽。

10、姜维。又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虽然和邓艾对敌没少吃亏,但是作为顶梁柱式的人物,其统帅三军、运筹帷幄、纵横沙场的综合能力很高,像周泰、黄忠、曹仁这类武将要是带兵对上姜维,恐怕很难有好果子吃。可惜生错时代,他带兵的那个年代,蜀国注定是被灭的,所以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好的成果和评价。

落选武将及原因:赵云、典韦、许褚、周泰等,一生基本作为主子的警卫队队长,没来没有试过当军团长的滋味;黄忠,年龄虽大,表现时间却太短;程普黄盖等,几乎没有遇上过真正优秀的对手,看不出成色;夏侯惇、曹仁等,能力也很强,可是比起张辽等人稍逊;魏延、庞德、太史慈等,副将的绝佳人选。

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赵统,赵广,张苞,张翼,关平,关兴,关索,魏延,严颜,马岱,廖化,周仓,诸葛亮,姜维,庞统,陈登,伊籍,糜竺,糜芳。

魏:曹操,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丕,曹昂,李典,乐进,于禁,张颌,曹洪,高览,典韦,许楮,刘晔,郭嘉,荀攸,夏侯恩,徐晃,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张辽

吴: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黄盖,蒋干,陆逊,甘宁,周泰,韩当,程普,太史慈,鲁肃,吕蒙,张昭,虞翻,陆绩,诸葛瑾,凌统,凌操,祖茂

有的武将我的输入法打不出来,勉强凑出20个人来,但是不全是武将,也有谋士

我靠,我叫你们复制粘贴,我再加几个

魏:曹安民,曹豹,杨修,荀玉(写法是或加2撇)程益(益的写法是上日下立)

蜀:法正,孟达,蒋琬

吴:蒋钦

标签: 将军 武将 都是 统帅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