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别名有什么?

科学网 52 0

风筝的别名有什么?,第1张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起风的时节,就会看见天空中有五彩斑斓的绚丽颜色随风起舞,现代人们习惯称其为“风筝”,其实如果它们只是在天空寂静无声的飞翔,而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更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纸鸢”——风筝的前身。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这样看来我们日常放飞的风筝大多都是“只见其型,未闻其声”,不得不归因于现代人的动手能力远不及古人,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770-221BC)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在中国古代,木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纸鸢”于唐代(618-907)转化为娱乐活动,儿童放纸鸢开始在民间流行,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从五代(907-960)开始,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故称“风筝”。现在我们说的风筝其实是统称,把那些没有哨子的纸鸢,都叫作风筝了。

风筝在古代除了有通信和娱乐的功用外,还是祈福、吉祥的文化符号,把喜庆的颜色、图案、形状放向天空,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代寇准作诗《纸鸢》云:“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可见,风筝是集工艺、娱乐和文化于一体的休闲项目,是不是非常想体验一下呢,那就快来参加“初行家庭游定制”机构在20181111组织的“武汉最美乡村小朱湾创意亲子传统纸鸢手工活动”吧,从风筝的制作到放飞,既能培养动手能力,也增进家庭成员间合作互动氛围,享受在天空下奔跑,在和风中嬉戏的乐趣。

风筝在古代其实就是被称作纸鸢的,或是被称作鹞。一直到晚唐和五代时期,人们才开始将之叫做“风筝”。当时人们别出心裁地在纸鸢上加上哨子或是竹笛,飞上天后被风一吹,能发出如筝如琴的声音,所以才得名“风筝”。

读句子,然后回答问题。1)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读了这句话,我知道了小朋友做风筝时的心情是(

)的。2)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读了这句话,我知道小朋友在丢失风筝后的心情是(

)的

古代的清明节有一个放风筝放晦气的习俗。清明时节,人们昼夜放风筝,把串串彩色的小灯笼称为“神灯”,象征黑夜里的光明;还有剪断牵线,放飞风筝,视为除病消灾,带来好运;把烦恼写在纸上抛弃烦恼等风俗。

在古代,人们没有能力抵御疾病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便祈求天赐好运。人们选择了清明时节阳光明媚的日子,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法难” 的目的。由于放风筝是放晦气,因而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让它飞走。同时还有,人家放掉的风筝不能拾来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的说法。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高骈·唐《风筝》)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故称“风筝”。古代风筝有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韩非子·外储说》记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就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中国的玩具风筝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大家都知道风筝也叫作“纸鸢”,意思是用纸做成的鸟儿,这个叫法也非常符合风筝的特点。但制作一个风筝,可不止是用纸这么简单,制作材料种类也是很多的。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吧!

木鸢

传说最早的纸鸢,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墨翟制作的,《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以木作为材料,模仿鸟的形状做成的“木鸢”,便是纸鸢的前身。

而传说中鲁班制作的“木鹊”则是在墨子“木鸢”的基础上发展,以更轻的竹代替木,劈开后用火烧使其弯曲,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木鸢进入了20时代。

以竹为骨架的风筝

发展至秦汉时期,纸鸢的材料便丰富了起来。那时纸还是很珍贵的材料,而且由于技术限制,纸也非常脆弱,故而那时的“纸鸢”还未真正成为纸鸢,最广泛应用的材料,依旧是木、竹与牛皮。

楚汉相争时,张良用风筝系竹箫响起楚歌的风筝,传说便是牛皮制作。

以绢布制作的风筝

汉代以后,随着技术风筝,更轻更易飞的丝绢与纸开始被应用于风筝之上。当然了,那时候的纸依旧以脆弱的竹纸为主,宣纸造价昂贵,所以真正的纸风筝依旧少见。

唐宋时期,风筝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用途,更易绘制花纹装饰的丝绢类占据了主流。

以纸和木为材料制作的风筝

明清时期,纸张的制作成本降低,质量也提升了不少,不再是以一碰就碎的竹纸为主了,“真·纸鸢”流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很多经典风筝形制,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现代发明的无骨风筝

到了现代,材料种类越来越丰富,风筝也出现了许多创新。比如竹、木的骨架。有不少开始以塑料代替,也有一些匠人将物理学知识应用于风筝的制作,创造出了完全无骨的风筝。

标签: 风筝 纸鸢 墨子 韩非子 材料